质量监督网-关注品牌质量,聚焦时代发展!

网站首页

质量监督网

平安银行上半年净利润125.54亿 创新及风控优势逐步深入

当前位置:质量监督网 > 公司新闻 >   2017-08-17 10:23 来源:和讯

 平安银行(000001,股吧)近日公布2017年中报,公司2017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540.73亿元,准备前营业利润401.84亿元,同比增长11.14%;净利润125.54亿元,同比增长2.13%。公司在零售银行转型方面取得了进一步成绩,这方面在上半年已经为平安银行贡献了高达64%的利润,同时在平安银行汽车金融的领先优势和对公业务的做精策略也在持续和推进中。

  息差降幅收窄 零售银行业务快速发力

  7月27日,毕马威最新发布的《2017年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业调查报告》指出,2016年,中国银行业总资产、总负债规模持续稳步增长,增幅呈扩大趋势。与此同时,盈利持续增长,宏观经济形势趋于稳定,盈利增速开始回升,同比增长较2015年有所回升。该报告显示,2016年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净利润排行方面,平安银行进入前十。

  而从近几年市场来看,市场最关心银行的是资产质量情况,这亦是影响银行业绩的最重要因素,大家都盯着银行在满足拨备计提需求之后,还能够实现什么样的净利润增速。但2016年下半年以来,不良生成企稳逐渐被证实,拨备对盈利的反哺作用也愈加明显,市场依然关注不良走势,但没有以前那么担忧了,转而更多留意银行个体经营在净息差等方面的表现。

  2017年受外部环境影响,平安银行上半年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0.6%,不过相较1季度的负增1.1%有所回暖,主要是息差收窄幅度放缓。上半年平安银行净息差为2.45%,其中2季度净息差为2.38%,环比1季度收窄15bps,收窄幅度有所放缓,另外平安银行2季度生息资产收益率4.72%,环比提升3bps。随着平安银行相应措施的调整,以及同业负债率的变化,下半年净利息收入方面或有转变。

  同时上半年平安银行零售业务快速发力,业务结构持续优化。2017年上半年,公司零售业务营业收入占比达40%、利润总额占比达64%;零售存款、贷款余额占比分别较年初提升2.32和4.56个百分点,其中零售贷款增量占比达98%,个人存款较年初增速为16%。

  创新金融业务保持领先转型中长期收益值得期待

  数据显示,平安银行在汽车金融保持领先,信用卡业务加速发展:2017年6月末,全行汽车贷款余额1,048.3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04%;上半年累计新发放贷款468.88亿元,同比增长32.0%。

  对公业务方面,2017年6月末,公司贷款(含贴现)余额9,372.4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0.26%,占全行比例为59%,较上年末下降4个百分点;上半年新发放对公贷款2,679亿元,占全行新发放比重47%,较去年全年减少8个百分点,大大降低了整体贷款风险。

  上半年平安银行进一步发挥集团综合金融优势,加速零售转型,通过移动化、互联网化的手段,不断优化、创新业务流程与服务体验,全力打造“智能化零售银行”,并实现业绩的高速健康增长。上半年零售规模的快速增长体现了零售转型的初步成果:信用卡、消费金融、汽车金融等贷款余额入分别同比增长14.84%、255.49%、10.04%。中原证券认为,转型对中长期效益提升值得期待。

  不良回收显著提升 估值洼地效应明显

  平安银行当前交易在0.77倍17年PB,在上市银行中位列倒数,悬而未决的不良压力是估值的最主要压制。在当前对银行不良预期逐步改善的行业大环境中,该行业务发展上的显着提升将有效抵消终将化解的不良压力。

  通过对中国平安(601318,股吧)的估值拆分测算招商证券(600999,股吧)指出,,当前9千亿总市值对应了约15%的集团估值折价,在不同集团估值折价假设下,以残差法计算的平安银行估值甚至可能为负,估值洼地效应非常显着。

  平安银行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全行收回不良资产总额44.01亿元、同比增长66.52%,不良资产收回额中90%为现金收回。拨备覆盖率为161.32%,较上年末增加5.95个百分点,监管达标整体无忧。不良贷款率为1.76%,较上年末增加0.02个百分点,主要由于不良加速处置和区域经济不确定性。

  华泰证券(601688,股吧)指出,在科技引领零售转型大战略下,平安银行零售端投放资产质量显着提升,个贷(不含信用卡)不良率1.32%,环比2016年末降低25BP。此外公司特殊资产管理部门继续加快不良清收力度,上半年回收不良资产44亿元,同比增67%。

[责任编辑:小燕子]
广告位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