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当前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经营存在的问题,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研究起草了《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经营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行为规范》),旨在引导和规范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经营活动,防范境外投资经营风险,促进“走出去”健康有序发展。
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刘向东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有关部委提出规范境外投资举措,引导境外投资有序管理,合规经营。今后将发挥国家级平台的作用,在公共服务、融资支持、风险调查等多方面提供系统性的引导支持。
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闻发言人孟玮日前表示,民营企业是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参与者。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国际化经营水平显著提高,为带动相关产品、技术、服务出口,促进国内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我国与东道国互利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孟玮表示,部分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经营活动也存在不规范的问题。有的企业不履行国内外审核手续,违规在境外开展投资活动;有的企业盲目决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有的企业恶性竞争,不顾代价承揽境外项目;有的企业忽视质量和安全管理,产生不良影响。
《行为规范》主要从五方面对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经营活动进行引导和规范:一是完善经营管理体系。民营企业要建立健全境外投资决策、授权管理、财务管理等内部规章制度。二是依法合规诚信经营。民营企业及其境外分支机构要认真履行国内外相关手续,开展公平竞争,诚信经营。三是切实履行社会责任。鼓励民营企业在境外投资过程中热心公益事业,增进文化交流,树立服务社会的良好企业形象。四是注重资源环境保护。倡导民营企业提高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意识,遵守东道国环保法规,履行环保责任和相关法律义务。五是加强境外风险防控。民营企业要加强全面风险防控,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完善境外安全保障措施,做好安全事故处理。
孟玮表示,编制《行为规范》是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活动的重要举措,是对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经营活动的指引。民营企业参照《行为规范》开展境外投资经营,有助于提高跨国经营和风险防范能力,实现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促进我国对外投资健康有序发展。
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研究起草了《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经营行为规范》
主持人孙华:日前,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研究起草了《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经营行为规范》,今日本报特请专家、学者围绕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和挑战等话题给予详细解读,以飨读者。
质检要闻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