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监督网-关注品牌质量,聚焦时代发展!

网站首页

质量监督网

梅州首部市场监管专项规划出台

当前位置:质量监督网 > 市场监督 >   2017-08-06 15:55 来源:南方日报

    梅州市印发了《梅州市市场监管现代化“十三五”规划》,优化营商环境。何森垚 摄

 

    2017年,广东商事制度改革迎来三周年。从2014年在粤东西北地区先行一步以来,梅州市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商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持续释放政策红利。

    以2012年底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发端,不到5年时间,新增市场主体12万户,相当于改革前10多年的增长数;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总量达到21.2万户;吸纳了49.2万名社会从业人员……这一份成绩单的背后,是梅州不断深化“商改”的结果。

    近日,梅州市印发了《梅州市市场监管现代化“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梅州市首次针对市场监管领域出台的重点专项规划,也是粤东西北地区12市中首部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梅州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规划》纳入全市“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既坚持因地制宜,突出梅州特色,也注重与国家、省规划的衔接。

    ●南方日报记者 马发洲 通讯员 陈飞 叶乐 张惠婷

    探索梅州特色市场监管模式

    “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在2012年底,梅州市率先“破题”,推出行政审批改革33项措施。2014年1月1日,梅州在粤东西北地区先行一步,铺开商事制度改革,“先照后证”、注册资本认缴制、年报公示制度、放宽经营范围、经营场所登记条件等配套措施落地。

    2015年9月1日,梅州比全国提前一个月推行了“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模式。同年底,作为全省首批试点城市之一,梅州市发出全市首张电子营业执照,企业注册登记便利化程度得到大幅提升。

    2016年10月1日,梅州在“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再整合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正式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同年,和全省同步、于11月1日起实施个体户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两证整合”登记制度改革。

    2017年3月1日,梅州全面实施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实现了企业准入、退出的“双向畅通”。此后,在梅江区、梅县区、工业园区“同城通办”试点基础上,实行企业登记注册“同市通办”。

    每一个改革“步点”,都记录着梅州商事制度改革坚实的步伐。不到5年的时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2万户,相当于改革前10多年的增长数;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总量达到近21.2万户,再创历史新高;市场主体活跃度达到80%以上;吸纳了49.2万名社会从业人员……

    开闸蓄水,随着市场水池的“水位”持续升高,对“水质”“水坝”的安全要求陡增。“宽进”方面成效明显之际,如何实现“严管”,加快构建监管机制,成为梅州市市场监管工作必须面对的一道课题。

    目前,市场秩序仍不够规范,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无照经营等现象依然存在;市场机制仍不够健全,一些部门的监管思维滞后于市场的发展、未跟上改革的步伐,信用体系尚不完善,信用缺失,后续监管缺位现象依然存在;市场竞争不充分,民间投资壁垒、行业垄断时有发生,市场要素流动不充分,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未完全形成;网络经济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对市场监管工作提出新的挑战……

    “该《规划》是粤东西北地区12市中首部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是继东莞、惠州后全省地级市中第三个。”梅州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梅州市正处于加快构建“一区两带六组团”发展新格局,加强市场监管、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大有可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转型攻坚和信用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推动市场监管提出了客观要求。

    自去年以来,梅州市工商局会同梅州市“两建”办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参照《广东省市场监管现代化“十三五”规划》,结合梅州实际,历时两年编制了《梅州市市场监管现代化“十三五”规划》。

    记者梳理发现,《规划》分十章共37节,分析梅州市市场监管的工作现状及面临形势,重点围绕市场监管现代化主题,提出“十三五”时期市场监管现代化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和改革举措。

    构建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很后悔没有好好珍惜企业信用,导致现在处处受限。”梅江区一企业相关负责人感慨说,去年,他们公司打算参与政府招投标项目,“去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登记时,才发现信用有异常,被取消了招投标资格。”

    自对失信企业实施联合惩戒之后,信用监管机制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去年,梅州市有1742名“老赖”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其中263名失信被执行人慑于信用惩戒主动履行了义务。

    这是梅州探索加强市场监管工作的真实写照。市场主体准入门槛降低,并不意味着无序竞争,而是要宽进严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规划》在总体思路和谋篇布局上主要做到三个把握。”上述负责人表示,第一,把握“十三五”时期编制规划的阶段性特征,突出“十三五”周期特色。重点围绕“放管服”改革要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企业准入制度性成本,还权于企业,还权于市场;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创新思维、共治思维履行市场监管职能,提高监管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梅州市将推进监管格局多元化。通过强化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推进行业自律、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发挥专业化服务组织监督作用、加强舆论监督等方式,建立多元化的市场监管格局。

    “第二,把握市场规律和市场监管的要求,突出规划的市场监管特色。”该负责人表示。重点突出信用监管,建立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健全跨部门联动响应机制,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将信用信息贯穿到企业整个经营活动和社会监督中,作为重要考量因素,让信用成为企业参与市场活动的“通行证”,回归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规划》指出,2020年底前,建立覆盖所有行业和部门的信用联动惩戒机制。

    面对着大量市场主体的涌入和有限的监管执法资源之间的矛盾,创新方式成为关键。“十三五”期间,梅州将通过建立统一信息平台、推进大数据监管、运用科技手段监管等方式,推进监管手段信息化。

    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规划》的第三个特点是把握政府管理方式创新、监管方式转型升级的现实背景,突出规划的现代化特色。

    按照《规划》,梅州市将重点实施审慎监管、精准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检查和监管全覆盖,建立政府部门的随机联查制度,提高监管效率,减少政府职能部门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防止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选择性执法,减少权力寻租的空间。

    “十三五”规划小目标

    “十三五”期间,要基本建成理念更加科学、体制更加成熟、格局更加完善、法治更加健全、效率显著提高的市场监管现代化体系。

    到2017年底前,完成对市场监管方面的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2018年底前,构建客观评价市场商品质量及评估安全风险的分析评价模型,建立商品质量市场评价指标体系,组织开展商品质量评价及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建立全市市场监管数据库,实现市场监管数据统一存储、更新和应用;各市场监管部门要制定出本部门实施市场监管的具体标准或工作规范。

    到2020年,形成统一规范、权责明确、公正高效、法治保障的市场监管和反垄断执法体系。

    2020年底前,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制定完善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度的配套文件;建立完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所有市场监管部门信用信息的归集和共享,共享率达90%以上;实现所有行业和部门的信用联动惩戒机制全覆盖。

[责任编辑:小燕子]
广告位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