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监督网-关注品牌质量,聚焦时代发展!

网站首页

质量监督网

人工智能在邮寄物检疫监管中的应用及展望

当前位置:质量监督网 > 市场监督 >   2017-12-08 13:50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国门时报

浙江检验检疫局 马国栋

我们正在进入人工智能的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17年7月,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指出,以加快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为主线,维护国家安全,前瞻性应对风险挑战。

近年来,跨境电商借力“一带一路”倡议进入高速发展期,国际邮寄业务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与此同时恐怖主义、疫情疫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增加,核辐射超标、有毒活动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在全国邮路口岸截获屡创新高。在邮寄物检验检疫领域,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进一步创新监管模式,提高履职把关成效,成为当下重大课题。

初显成效

智能分拣提升工作效率。2016年,全国快递行业首套智能机器人分拣系统在义乌建成,扫码、称重、分拣功能三合一,日均处理150万件,是原80名工作人员分拣流水线效率的3倍,减少人工70%,每年节省人工费用约300万元,基本达到零差错,有效提高了投递的准确度。今后,杭州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也将上线该智能分拣系统。

智能翻译提速判断处置。进境邮寄物来自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语言翻译尤其是小语种翻译一直是困扰邮检工作人员的重大难题。谷歌推出的基于神经机器的新谷歌翻译,支持103种语言,支持键盘及手写输入,不仅能主动识别语种更能准确翻译。百度翻译支持28种热门语言互译,覆盖756个翻译方向。上述智能翻译软件的出现,使翻译难题迎刃而解,帮助工作人员对截留物精准判断处置。

智能搜索协力物种鉴定。全球物种资源丰富,仅动植物种类数量就超200万种。邮寄动植物产品及其产品物种鉴定,事关后续判断处置,也涉及濒危物种资源保护。对于大部分“新、奇、特”物种,必须送大型实验室检测,耗时耗力且价格不菲,有的甚至还需破坏性试验。使用百度图片搜索功能,帮助检验检疫工作人员成功识别番泻叶等少见物种,为后续处置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并大幅度缩短了处置时效。

问题与难点

意识不足投入不够。国家预见到人工智能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的发展,制订发展规划,公布首批开发创新平台名单,更写入十九大报告。但受制传统观念和知识面限制,当前在检验检疫领域中,有关人工智能理论研究成果较少,研发投入不多,实际场景有限,仍停留在将有限资源聚焦于多买设备、多招人员的传统思维模式上,未将人工智能作为推动质量变革,增强质量优势的革命性力量。

大数据整合难。中国邮政目前只有进境邮件的国别、面单号、物流节点等少量基本信息,未覆盖诸如申报品名、收寄件人、邮寄地址等关键信息,致使检验检疫部门无法对可疑邮件提前布控和拦截。全国各邮检办事处现普遍实现X光机“一机双屏”查验,每天产生大量的禁止进境物X光图谱,基本都未予保存或共享,海量图片数据白白流失。全国禁止进境物截获数据,散落于各个邮检办事处和各种系统之中,成为数据孤岛,制约了大数据的规模,深度学习也成为无米之炊。

大计算能力受限。检验检疫目前普遍采取自建服务器的模式,与云计算相比,自建服务器存在诸多弊端,例如占用大量场地,维护和更新成本昂贵,专业人才匮乏,服务器易受攻击和扩展能力差,极大地制约了计算能力,使其无法匹配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大数据和大计算能力,正是深度学习所必须的两大前提,也是此轮人工智能爆发的关键因素,邮检领域要发挥人工智能技术优势,任重道远。

前景展望

智能云监管大势所趋。海关总署、浙江政务服务网等已经采购阿里云服务。未来随着全国邮检信息化系统上线,服务器统一上云平台是大势所趋,禁止进境物截获数据和X光图谱都将在云端存储。通过邮件分拣机上安装的智能面单OCR识别系统,将自动提取申报品名、收寄件人、地址等关键信息,再输往云端。海量的截获数据、X光图谱和面单信息三者融合成邮检大数据,通过机器的训练、学习和预测,提前确定重点国家、重点寄收件人、重点时间季节等,并实施针对性布控,实现精准识别和查验。

智能机器人解脱高危工种。恐怖主义、重大传染性疾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邮寄进境风险仍将居高不下,随着AR技术的不断提升,研发核生化有害因子处置、危化物品处置、疫区邮件消毒、违禁物品自动下线等智能机器人已经迫在眉睫,一旦部署将帮助邮检工作人员从当前繁重危险的工作岗位中解脱出来。

智能监管维护公平正义。即使是天猫国际、网易考拉等主流跨境电商平台,仍有大量禁止进境物在售,有必要通过网络爬虫技术,在跨境电商平台中定向抓取禁止进境物信息,并采取约谈责令或行政处罚等责令纠错,并根据风险监测分析结果,对在售跨境商品进行针对性抽样,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

员工形成新挑战。人工智能时代,被动的、接受命令式的工作大部分将由机器来替代,如看X光机人员将随同光机屏幕一起消失,小语种翻译人才的优势将大幅下降,未来具有综合分析、决策、创新等跨界人才,将体现出更大价值。工作人员要正视即将到来的机遇和挑战,倡导跨界学习,提升综合能力,积极发挥人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检验检疫部门应快速着手加强顶层设计,协调整合全国数据,科学评估政务上云,加大人工智能在图像识别和风险预警的研发投入,让人工智能在推动质量变革和增强质量优势中成为革命性力量,迈入智能监管新时代。

[责任编辑:小燕子]
广告位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