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和“女性”是近年被频繁提及并颇受关注的群体。对比一般收入女性,“中产新女性”月收入1.5万元以上,有独立工作或事业。她们拥有更高的学历,更关注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被认为是未来汽车消费的蓝海市场之一。行圆汽车产业研究团队运用汽车产业大数据,进一步揭示了中产新女性的细分群体特征和购车偏好。
强购买力叠加改善性需求,中高端车型消费比例更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产新女性的收入水平决定了她们的购买力,她们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购车动机中排名首位的是改善生活质量,相对于男性消费者,她们其实更希望通过购车来提高社会地位,助力自己的事业。
中产新女性消费者中选择12万以上车型的比重明显高于整体市场平均水平,25万元以上中高端车型的差距尤其悬殊。中产新女性往往更注重配置、座椅的舒适性、娱乐系统以及电子辅助配置等,因此在同款车型上,她们更倾向中高配的车型。通常,该群体的购车预算会高于市场平均水平50%以上。
图表 1 2017年上半年不同消费者购车价格段分布
注重安全性和品牌形象,最爱德系品牌,自主品牌受“冷遇”
在品牌选择方面,中产新女性对德系品牌和自主品牌的态度与整体市场相比可谓大相径庭。中产新女性中超过3成消费者选择了德系品牌,超过市场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而选择自主品牌的比重却低于市场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一高一低间不仅体现了中产新女性在品牌选择方面的偏好,其中的改善性消费意愿和对提升社会地位的诉求也可见一斑。
除对德系品牌的偏爱,中产新女性选择日系品牌的比重也略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日系品牌成为中产新女性选择的第二品牌。
图表 2 2017年上半年不同用户购车品牌国别分布
在明确了中产新女性的整体购车偏好后,行圆汽车从新车消费角度结合价格段划分推出2017上半年中产新女性新车消费排行榜的多个榜单,并运用行圆独有的标签体系对中产新女性群体做进一步细分,立体呈现中产新女性这一消费群体。
12万元以下车型---活力四射萌妹子的选择
偏好12万元以下车型的中产新女性多是活力四射或“萌萌哒”的外貌协会成员,她们做事专注高效,并勇于探索、突破自己,她们注重格调也讲究生活品质。她们的No.1爱车——美系时尚运动轿车英朗无疑与上述调性相符。紧随其后的是经典车型卡罗拉,可见,过去的卡罗拉一直以中庸可靠形象示人,如今它在颜值上的突破已经取得了效果。
图表 3 12万元以下消费热度Top10车型榜单与核心消费者画像
12-18万元车型---大气洒脱城市女白领的选择
选择12-18万元车型的中产新女性的共同特征是成熟大气,注重家庭和事业的平衡,运动健身是他们的主要娱乐方式,并有自己独特的时尚见解。选车时她们除了看重车的安全性,更保持着一份随性和洒脱。她们的爱车更多是日系SUV——Top10榜单中日系SUV占了6席。另外,像速腾、高配POLO这样的车不仅能帮助他们平衡了家庭与事业,也满足了她们对时尚及安全感的诉求,因而成为这个价位里中产新女性的首选。
图表 4 12-18万元消费热度Top10车型榜单与核心消费者画像
18-25万元车型---不将就主义女性的选择
选择18-25万元车型的中产新女性多信奉不将就主义,追求品质生活,相对时尚她们更偏爱经典与精致,喜欢低调的奢华,她们不会肆意挥洒激情,却也偶尔感受驾驶的乐趣。她们的爱车以德系品牌居多,大众和奥迪颇受青睐,以操控著称的高尔夫,以颜值线条取胜的凌渡,精致内敛的奥迪A3和同平台的奥迪Q3都是她们的心头所好。此外,几款热卖的合资SUV也颇受她们青睐。
图表 5 18-25万元消费热度Top10车型榜单与核心消费者画像
25-40万元---小有成就女强人的选择
偏好25-40万元的中产新女性通常已是小有成就的女强人,是大家眼中的都市新贵或白富美,她们独立自我又优雅从容,走到哪里都是自带光环,拥有超高的回头率;她们更懂得享受生活,追求豪华品质,有时更需要讲排场;她们是运动控,追求操控的快感。她们的爱车必须系出名门,可以是操控著称的SUV,也可以彰显身份的B级或C级轿车;而Mini则更像是她们的大玩具或是曾经的Dream Car。
图表 6 25-40万元消费热度Top10车型榜单与核心消费者画像
40万元及以上---气场强大成功女士的选择
青睐40万元以上车型的中产新女性,一定意义上已经或正在脱离中产向豪门过渡。她们拥有强大的气场,是公认的成功人士及社会精英;她们自带优越感,尊贵溢于言表。在这一消费阶段,女性消费者对产品使用价值的诉求已开始向产品的内涵过度,她们的座驾必是豪华品牌中级轿车或SUV。
图表 7 40万元及以上消费热度Top10车型榜单与核心消费者画像
随着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消费主动权将交到女性手中,而市场对于女性汽车消费者的总体认知尚处于起步阶段。中产新女性作为2017年新兴消费群体的典型代表之一,不仅是未来新车消费的重要蓝海市场,更将成为汽车全行业谋篇布局中的战略高地。
质检要闻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