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纤维检验局(以下简称中纤局)发布《2016年生丝质量分析报告》。2016年经公证检验的生丝平均等级为4A15,川浙云桂4个省(自治区)质量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公证检验各主要检验项目指标中,洁净指标对生丝质量影响最大。
2016年,中纤局对生丝公证检验管理方式进行了改革。公证检验涉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州)和缫丝生产企业,都有不同比例的提高;全年申报公证检验的生丝生产交易企业共68家,同比提高130%,货值总额约6.8亿元,同比增加1.3亿元。公证检验改革措施的服务效果得到了行业管理部门和生产交易企业的广泛认可,全年检验投诉率为零。
2016年经公证检验的生丝平均等级为4A15,同比小幅提高0.05A。公证检验涉及的14个产地省份中,四川、浙江、云南和广西的质量优于全国平均水平;涉及的58个地市中,四川省凉山、攀枝花、浙江省嘉兴、广西百色和江苏省南通的平均生丝等级位居全国前列;涉及的6类茧期原料中,晚秋茧产品的质量最高。
报告认为,我国生丝质量主要存在三大问题。首先,洁净指标对生丝质量影响最大。由于新的优良蚕品种繁育推广程度缓慢、原料茧生产的标准化程度和科学管理水平较低、缫丝生产装备的创新研发能力不足,导致洁净指标成为影响我国生丝质量的关键指标;其次,由于蚕茧原料茧丝纤度变粗,缫丝生产规模过剩,茧丝生产管理粗放,注重产量而忽视质量,导致级外品比例抬头;第三,地区间质量差异明显。造成部分地区生丝质量较差的原因主要是,当地蚕茧生产的规模化程度低,蚕茧原料的供给数量和质量波动大;当地缫丝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连续生产能力不强,缺少专业的生产工艺设计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
根据我国茧丝行业发展现状,报告建议,提升蚕茧生产质量,打造我国优质茧丝原料生产基地;大力实施缫丝生产技术改造,淘汰化解落后和过剩产能;积极开展质量品牌建设和提升行动,提高产业发展的整体质量和效益。
质检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