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情报局网_中国金融门户网站 让金融财经离的更近

吉林与内蒙古的区划调整,内蒙古11个县,为何划给了吉林省?

当前位置:金融情报局网_中国金融门户网站 让金融财经离的更近>资讯 > 财经 > 正文  2023-08-06 01:48:46 来源:万里繁华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各省之间区划变迁和经济发展的故事,例如河南省与山东省、云南省与四川省。今天,我们聊聊吉林省与内蒙古自治区之间的区划变迁。60年代末期,内蒙古自治区的11个县级区划,划入了吉林省管理,而且整整10年时间。70年代末期,11个县级区划,又还给了内蒙古。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34个省级区划之一、我国5大自治区之一,内蒙古自治区面积110多万平方公里。从东北一直延伸到西北地区,是我国东西跨度最大的省级区划。由于区域面积太大,各地人们的口音、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同时,由于距离首府呼和浩特太远,对于内蒙古东部和西部的人们来说,很少前往呼和浩特。


(相关资料图)

对于内蒙古东部各地的人们来说,大家的口音、风俗与东北地区非常接近。例如内蒙古的通辽、呼伦贝尔、赤峰等地的人们,上学、办事,基本上会前往哈尔滨、长春、沈阳等东北城市,距离呼和浩特太远。对于内蒙古西部的人们来说,也是类似的情况,风俗、口音等各个方面,非常接近甘肃、陕西等地。上学、办事,基本上会前往兰州、银川、西安等西北地区的城市。

按照一位宁夏朋友的描述,银川市生活着很多内蒙古人。内蒙古自治区下辖了9个地级市、3个盟,合计有12个地级区划。分别是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海市、赤峰市、通辽市、鄂尔多斯市、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

其中,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市、赤峰市、通辽市(网络上的罗马正统之地)等地,与东北三省相邻。在60年代末期,内蒙古自治区的11个县级区划,曾经划入了吉林省管理。并且由吉林省管理了10年时间,直到70年代末期,上述11个县级区划,才重新划入了内蒙古。

那么,为何会出现区划反复划分的情况呢?内蒙古的部分区域中,推行了盟旗制度。内蒙古的各个盟对标了内陆各省的地级市,各个旗对标了内陆各省的县、县级市和区,各个苏木对标了内陆各省的乡镇和街道,各个嘎查对标了内陆各省的村庄。

我国行省制度出现于元朝,历经元明清三朝几百年时间的完善和调整。在元朝统治时期,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例如岭北行省、辽阳行省、四川行省等等。明朝建立以后,由于拥有南北两个直隶,因此,出现了南北直隶与13个省的区划框架。

我国很多省份的区划框架,都是明朝统治时期形成的,例如河南省、山东省、浙江省等等。同时,内蒙古各地基本上在蒙古各部的控制之下,例如瓦剌部、鞑靼部等等。17世纪中期,清朝逐步消灭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和南明势力,确立了对全国各地的统治。

清朝统治的中期,全国形成了内陆十八省的格局。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实际原因,清朝在东北、西北和内蒙古等地,并没有组建行省。清朝在各地设立了各个辖地将军,例如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将军、吉林将军、盛京将军。在内蒙古各地,设立了各个镇守将军。

由于没有各级区划和各级官员,清朝对东北、内蒙古等地的管理非常松散。对于各地的人口、耕地等各方面情况,清朝并不完全掌握。在清朝统治前期,依靠强大国力为后盾,这些问题并不明显。1840年之后,西方列强对清朝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例如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法战争等等,清朝一败再败,不得不签署各种不平等条约,割让了大片的国土。

西方列强开始纷纷染指清朝的北部边界地区,例如日本、沙俄、英国等等。为了加强北方边陲管理的需要。清朝统治的末期,清朝陆续组建了新疆省、奉天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等几个省份。不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内蒙古各地一直没有建立行省。请注意,在清朝统治时期,内蒙古东部的东四盟地区,一直隶属于东北三省管理。

清朝统治末期,虽然出现了东北三省的概念,当时,清朝时期的东北三省,在区划框架方面,与当代的东北三省,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当年的吉林,拥有自己的出海口。1912年,统治了200多年的清朝灭亡,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复杂时期。

为了加强对内蒙古各地的管理,北洋军阀政权陆续组建了绥远特别区、热河特别区、察哈尔特别区等几个特别区。1928年,出于进一步管理内蒙古各地的需要,当时的政权,陆续组建了热河省、绥远省、察哈尔省等4个省份,被称为塞北四省。塞北四省有两个主要任务,第一,进一步加强对内蒙古各地的管理。第二,对整个华北地区起到了战略缓冲作用。

一转眼进入了40年代后期,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建立。随着大规模战争的基本结束,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恢复生产、发展建设的阶段。我国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塞北四省的战略缓冲作用越来越低。同时,塞北四省都存在人口偏少、经济薄弱等问题。1952年开始,察哈尔省、绥远省、热河省等4个省份被陆续撤销。其中,大部分区域都陆续划入了内蒙古自治区管理。

截止1955年热河省被撤销,东北三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的区划框架,已经基本形成。从具体格局来说,与当代区划的差异并不大。在和平时期,这样的区划格局,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60年代末期,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60年代末期,我国北方一线的国防压力大大增加。北方目标陆续调集了50多个坦克师、机步师、摩步师,形成了百万大军压境的局面。

内蒙古自治区的东西跨度太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并不利于管理和防御。出于实际防御和部署的需要,1969年秋天,内蒙古东部的各个盟,划入了东北三省管理。内蒙古西部的几个旗,划入了甘肃、宁夏等地管理。

其中,内蒙古东部的哲里木盟,合计通辽县、开鲁县、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扎鲁特旗、奈曼旗、库伦旗等8个县级区划。同时,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呼伦贝尔盟,下辖的科尔沁右翼前旗、突泉县、科尔沁右翼中旗等3个县级区划,也划入了吉林省管理。

换而言之,内蒙古的11个县级区划,划入了吉林省管理。70年代的吉林省地图上,西部地区明显多了一个哲里木盟,而且管理面积很大。70年代末期,我国北方一线的防御压力已经大大减轻。同时,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从经济发展和实际需要来说,哲里木盟都需要重新划入内蒙古管理。

1979年7月,被吉林省管理了整整10年的哲里木盟,重新划入了内蒙古管理。进入八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哲里木盟的经济持续发展,1999年,哲里木盟被撤销,组建了通辽地级市。

在互联网上,通辽市非常出门,因为出现了“罗马正统东罗马,第三罗马俄罗斯,俄国正统在沙俄,沙俄正统金帐汗国,金帐正统在蒙古,蒙古正统在漠南,漠南正统科尔沁,科尔沁区在通辽,罗马正统在通辽”的经典段子。

历经六七十年代的区划反复调整之后,内蒙古自治区与东北三省的区划框架,基本上稳定下来。不得不说,内蒙古与东北三省在六七十年代的区划调整,属于特殊情况下的临时性措施。对于内蒙古东部的年轻人来说,很多人都生活在沈阳市、长春市等几个东北城市。

关于我国各省市区划调整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