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为进一步深化拓展新时代“民情流水线”工程,持续促进辖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晏家坪街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强化政治指向,立足需求导向,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发挥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作用,聚合多元力量共治,不断优化党群服务水平,提升服务能力,创新治理模式,推动党建惠民,促进街域发展,夯实基层治理。
夯实党建基础 实现多网合一
构建多元化基层治理体系,要牢牢把住党建引领这个“方向盘”,树牢党建思维,推动党组织成为基层治理的坚强堡垒。晏家坪街道始终把深化拓展新时代“民情流水线”工程作为第一要务,强化“一盘棋”思维,以街道党工委为轴心,构建了大党委建在社区、党支部建在网格、党小组建在小区的三级管理体系,使党组织覆盖基层网格各个“神经末梢”,不断延伸党建工作触角。根据辖区“老旧小区多、困难人口多、基础设施薄弱”的街情实际,我们按照“街道统筹、社区推进、网格支撑”的思路,坚持党建统领、整街布局,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责任明确的属地性、整体性、适度性原则,优化各类网格,整合成了集党建、政法综治、城管、民政、信访、市场管理、卫生健康、应急管理为一体的“一张网”。发挥大党委聚合作用,按照“1+1+N”的标准,编实网格服务力量。每个网格设置专职网格员1名,党组织负责人1名,热心居民和物业人员等兼职网格员N名,实行责任捆绑,推行组团式服务。同时,街道党工委坚持把“走访民情、倾听民意、亲近民心”作为基本原则,网格员结合各自网格实际,将网格内的人、地、事、物、组织等信息及时填写“民情日志”,通过“民情全面掌握、问题迅速反馈、困难及时解决、矛盾有效化解”的工作方式,确保“小问题不出网格、一般问题不出社区”。目前建立网格党支部16个,小区党小组24个,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建+网格治理格局。
围绕一个轴心 搭好服务平台
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的轴心作用,各社区依托大党委,搭建特色服务平台,让基层治理有方向、有保障。所辖铁路院社区创新“晏汇听民情驿站”工作机制,汇集各方力量听取民声民意,解决民愁民盼。截至目前,依托“晏汇听民情驿站”梳理需求清单40项,确立重点服务项目12项,按“大党委”成员职责分工分类转办项目清单18件;南院社区依托日间照料中心和“夕阳乐”餐桌,聚焦社区养老服务,着力打造“七色服务”工作法,为辖区1239名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精准服务。截至目前,为辖区35名老人提供每日用餐服务,开展大规模健康义诊服务6次,大型文化宣传活动4次,反电信电诈、防范养老诈骗、禁毒等法律法规宣传活动8次;中院社区创新“希望树 幸福花”党建载体,成立以映山红、向日葵、君子兰、太阳花、满天星命名的5支“幸福花”志愿服务队,鼓励引导居民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参与到辖区治理中来;西院社区以“民情日记簿”推进“一进二理三化四固”四步走工作机制,在辖区通过党员干部、帮扶干部、“大党委”委员开展“西邻春雨”生活志愿服务活动,主动协调化解邻里纠纷5起,军地共建义诊2次;北院社区推进一次办结“省心”、一老一小“暖心”、环境治理“舒心”、矛盾纠纷“爱心”、文化活动“悦心”的“五心”服务工作法,不断深化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统筹、深度融合,提升治理效能。在落实新时代城市基层治理实践中,各社区从各自所拥有的优势资源出发,协同运行,真正达到“五雁齐飞”、“五院共治”的良好局面。
紧扣一条主线 帮办一批实事
各社区紧扣“为民办实事”这条主线,以“线上+线下”的模式开展问需于民活动。线下要求每个网格员每天巡查不少于两小时,党员干部开展“幸福到万家”大走访行动,线上运用“小兰帮办”、居民微信群开展走访,共计走访困难党员群众、辖区60岁以上老人、居民近3000户,征集排摸到各类诉求问题百余件。其中,西院社区聚焦回民沟平房区居民吃水难、吃水贵的问题,协调各方完成80户居民水表更换问题,让居民喝上干净水;中院社区联合各方力量为晏四村平房区清掏堵塞下水井、修补晏中街塌陷路面,确保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北院社区积极协调辖区6号楼院供水问题,保障居民生活;铁路院社区修复破损路面2处,为架子车院平房区清运垃圾5次;南院社区协调实现环卫工人微心愿、清理平房区垃圾2次、修复泰和家园破损路面、安装便民充电桩、协调驻区单位安装道路广角镜等。同时,各社区聚合成员单位的优势资源,着力打造一批精品化民生服务项目,为完善辖区基础设施和提升辖区服务能力发挥“大党委”力量。
晏家坪街道将继续发挥党工委轴心带动作用,聚焦辖区群众“急难愁盼”,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以党建引领规范化、社会治理全域化、服务居民精细化,推动全街深化拓展“民情流水线”工程创新走实,促进辖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再提升。
通讯员:段圆圆 责编:梁倩茹 审核:陈亚玲
关键词:
质检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