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市晟泽机械金属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谭文强 摄
(相关资料图)
■编者按
今年以来,全市抓紧抓牢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聚焦“制造业当家”,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实字当头、以干为先,加速培育经济新增长点。今日起,本报推出“高质量发展阳江在行动·培育新动能 激发新活力”系列报道,围绕我市招商项目落地、创新驱动发展、营商环境优化等多个维度讲好阳江高质量发展故事,为全市营造改革创新、实干突破的良好氛围。
■ 阳江日报记者/陈思捷
夏日鼍城,万物蓬勃。
走进阳江各个产业园区,一家家企业相继落户,一座座工厂拔地而起,一条条生产线机器轰鸣……在这片土地上,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今年以来,我市立足产业基础优势,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项目为王,在抓好海上风电和合金材料等主导产业的同时,紧抓战略新兴产业,引进一批、落地一批,全市招商引资呈现良好态势。
如今,放眼漠阳大地,先进装备、绿色储能、电子信息、激光增材……战略性新兴产业拔节生长,催生新动能,形成新业态,我市在迈向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蹄疾步稳。
大项目接连落户
从聚企成链到助链成群
穿行于我市各工业园项目一线,好消息频传——
全市首个锌离子电池生产项目在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全面开工,投资20亿元的东莞亚洲制药项目落户阳春,天顺重型风电海工装备智能制造项目正式签约……上半年,全市签约内外资项目99个,近年签约的一些项目也陆续落地,已有54个项目动工建设。同时,新兴产业加快推进,集群脉络更加清晰,战略布局更加明了。
8月3日,记者走进阳春市晟泽机械金属有限公司基地,5个车间生产线满负荷运转,铸件造型、熔炼、打磨、机加工等工序有条不紊,200多名工人忙碌在各自岗位上,装配好的产品有序排列,整装待发。公司董事长区兆锦介绍,项目总投资3.25亿元,主要生产数控机床、机械设备配件等产品。
数控机床是阳春市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作为当地发展该产业的龙头企业,阳春市晟泽机械金属有限公司从珠三角产业转移至此,是园区首家数控机床企业。短短5年时间,项目从首期建成投产到如今订单全面开花,年产值实现了翻倍,预计全面达产后年产能达到6万吨以上,产值超6亿元。
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在龙头带动的作用下,园区管委会不断延链、补链、强链,35家数控机床上下游企业纷至沓来,阳春数控机床产业链逐步完善优化,预计全部达产后年产值超过80亿元。未来,还将积极打造省数控机床特色产业园,并申报省先进材料特色产业园。
位于南山脚下的阳春高新区马水片区,15个项目建设正酣,各类型施工机械开足马力,现场人头攒动、机声隆隆,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阳春市工业园管理局局长尹霄表示,该片区以数控机床和智能家电两大新兴产业为主,目前已新落地19家企业,逐步形成集聚效应。
“大项目接二连三投资落户,说明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扎根阳江、深耕阳江。”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种现象折射的是企业对阳江营商环境的高度认可。同时,产业转移的牵引力和驱动力,助推我市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优化,带动新兴产业集约集聚,持续激发发展的动力、活力和竞争力。
布局拓展新领域
打造区域发展新优势
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我市实施工业振兴和制造业“千百十”工程,针对各县(市、区)特点擘画产业发展“蓝图”,着力构建功能定位清晰、开发重点突出、集聚效应明显的差异化产业带区域发展布局。
在做大做强海上风电、合金材料和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的同时,我市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立足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加快推动新型储能产品发展,建设“新能源+储能”示范项目,形成储能系统和储能装备生产集聚区。在阳西建设“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项目,打造形成新的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硅能源产业,加快推进明轩光伏玻璃项目,引进光伏材料、储能电池材料和半导体材料等产业链关键环节项目,打造硅能源产业园。积极招引一批新一代电子信息、激光增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落户,夯实未来制造业发展基础。
8月3日,记者在位于江城银岭科技产业园的铭钰科技·阳江激光科技产业园看到,项目现场已启动清表及围挡施工,全面开工建设在即。据了解,该项目是粤西地区首个激光产业园,将以激光产业为依托,融入高端设备、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联通上下游企业全力打造湾区数字科创与先进制造产业高地,助力我市建设广东(阳江)百亿激光光谷。
“激光技术应用广泛,覆盖各行各业,是国家政策重点扶持领域,市场潜力巨大。”阳江市铭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是集激光标识产品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生产产品辐射到食品、化妆品、建材、医疗、五金等多个领域。依托阳江现有的优势产业资源,将为企业提供激光打标、视觉检测配套等定制化服务,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该项目预计2024年年底建成,投产后,激光增材产业链将基本形成,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聚焦新领域,塑强新优势。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清晰,部分产业已成效初显。接下来,还将继续实施集群强链提升行动,加快推动海洋牧场,中国厨房用品制造名城、广东(阳江)百亿激光光谷、省数控机床特色产业园、阳江最大电商基地等建设,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区,以先进制造业力促经济大发展。
枝繁巢暖引凤来
招商引资引活水强动能
重大招商、考察接洽活动轮番开展,各项招商政策落实见效……今年以来,我市招商引资“走出去”“请进来”场景一片火热。
上半年,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势头强劲,签约内外资项目99个,总投资827.69亿元,分别增长6.45%和19.84%,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6%和82.8%,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
“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阳江缺什么,我们就补什么。”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实施“一把手”招商工程,对照阳江主导的产业布局,以需求为导向,实行精准、专业招商,主动做好服务。一方面,围绕合金材料、装备制造、绿色能源三大千亿支柱产业集群精准招商,加快在补链强链上取得更大成效。另一方面,立足差异化定位、一盘棋布局,根据各区域特色“量身定制”招商方向,锚定绿色储能、新型材料、智能家居、生物医疗等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加大招商力度,有效激活全市各县(市、区)的优势和潜能。
工业和制造业是阳江发展的命脉。为了让“血液”快速强劲流动,形成一条完整、畅通的产业发展脉络,我市主动对接国家和省里的产业政策,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壮大产业集群。力争到2027年,制造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全市制造业增加值突破350亿元,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5%以上。到2035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培育发展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水平迈上新台阶,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建立。
如今,阳江正以一往无前之姿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奋力前行,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加快建设,合金材料产值超过千亿元,装备制造产业集聚成势,产业发展韧性不断提升。接下来,我市将继续聚焦制造业当家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科学增长,争当粤东西北地区“制造业当家”排头兵,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贡献阳江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关键词:
质检
推荐
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