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交通大背景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正在步入稳定发展阶段。1月13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2021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成绩单:2021年,我国新增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5条,新增运营里程1168公里,较上年增长约15%,洛阳、绍兴等7市首次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与此同时,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也正在迈向智慧化,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想象空间进一步扩大。
“跨年夜和朋友逛完街,坐上了洛阳龙门站的末班地铁回去,20分钟就到家了时间,但自己还是第一次体验。
2021年12月26日,洛阳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开通初期运营。这是洛阳继去年3月成为中西部非省会城市中第一个开通地铁的城市后,在一年内又迎来第二条地铁线路开通,自此洛阳正式晋级双地铁城市。
而在整个2021年,除洛阳外,还有绍兴、嘉兴、文山、芜湖,以及嘉兴(海宁)、镇江(句容)六座城市首次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是指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等。
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1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69条,运营里程8708公里,车站5216座,实际开行列车3120万列次,完成客运量237.1亿人次、进站量144.8亿人次,全年完成客运周转量1978亿人次公里。
当前还有多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密集推进中。以北京为例,2021年是北京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开通的大年,北京在原有基础上开通了9条地铁新线(段),新增条、段数为历年最多。北京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783公里,客运量达30.7亿人次,同比增长34%。
以电力为动力,轮轨运行方式为特征,服务于城市客运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兼具运能大、成本低、速度快、安全舒适、节约能源、能缓解地面交通拥挤等诸多利于环保的因素,因此常常被视为绿色交通的典型。
“当前,国家政策正在大力推行绿色交通。作为环保型出行方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降低人均出行碳排放方面作用显著,推进绿色化城市轨道交通建运,将是交通运输发展的方向与必然趋势。”一位环保科学研究人员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而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普及范围最广的制式,地铁因安全准时、乘坐方便等多重优点,在全国多地博得了市民的青睐。
全国重点城市中,2021年上半年,上海轨交客运量占客运总量比例65.05%,位居全国之首。北京、广州、深圳、成都、南京、杭州等城市的占比均在50%以上。
不难发现,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轨道交通,已经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因此,加大力度推动轨道交通建设的重要性也进一步凸显。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轨道交通是大中城市提升自我发展质量的重要选择,也是目前经济下行期逆周期调节中新基建的重要抓手。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迅速普及与应用,城市轨道交通将成为最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城市轨道交通在“智慧化”方面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于2020年3月发布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提出,到2025年,中国式智能城市轨道交通特色基本形成,将跻身世界先进智能城市轨道交通国家行列。
“无论是从未来交通结构中轨道交通占比上升的大趋势,还是经济发展和宏观经济运行稳定的需要来看,未来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新基建的发展都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但是,在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发展意愿、投资建设能力与市场需求的关系平衡,否则容易给城市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陷入举债建设的债务陷阱之中。”柏文喜说。
质检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