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情报局网

每日快播:零碳潮涌 行业巨头刮起能源转型旋风

当前位置:金融情报局网>资讯 > 头条 > 正文  2022-11-08 15:38:2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在本届进博会上,龙头企业带来的能源低碳产品与解决方案再次表明,“零碳基因”已经汩汩流动于各行各业。

今年是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也是技术装备展区下设的“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专区更名后的第二年。

当能源、低碳与环保等关键词相互碰撞,一股零碳转型浪潮在技术装备展区扑面而来。


(资料图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进博会现场了解到,在“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专区,超过40家全球头部的新能源、新材料、建筑节能等企业一一亮相。它们不仅带来了顺应能源转型、服务“碳中和”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面,而且立足于进博会舞台,这些行业巨头们同样传达了助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决心。

“中国市场对蒂森克虏伯而言非常重要。不管是在传统的汽车零部件、风电轴承,以及我们其他若干业务,其中国市场份额占比在我们全部业务中的比例非常大。”多元化工业集团蒂森克虏伯是本届进博会的新面孔,该集团中国技术研发及可持续发展负责人田昊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非常希望能够在绿色发展的领域和上下游的企业,和中国的合作伙伴一起探索推动,尽早实现‘碳中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今年的“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专区迎来了一些新面孔。但无论是进博会“新人”,还是“常客”,在本届进博会上,它们带来的能源低碳产品与解决方案再次表明,“零碳基因”已经汩汩流动于各行各业。

新老面孔:龙头手中的低碳“密钥”

回顾近些年来参与进博会的经历,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五年来,进博会已成为霍尼韦尔集中展示成熟技术与解决方案、首发首展旗舰创新产品、扩大中国投资、拓展合作伙伴关系的一站式平台。”

在如何实现绿色低碳这道思考题前,这家致力于提供工业技术和数字解决方案的龙头企业在本届进博会上的一大重点展示,便是各种工业及生活场景中的低碳技术应用,包括碳捕集、低全球变暖潜值氢氟烯烃、可再生燃料、塑料循环等技术。

“2021年,霍尼韦尔全球超过60%的销售收入来源于帮助解决全球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挑战;公司约有60%的新产品研发,以改善客户的环保表现和社会效益为出发点。”余锋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22年4月,霍尼韦尔决定将价值链间接碳排放纳入减排目标。该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已经遍布交通运输、循环经济、智慧建筑等多个领域。“例如在循环经济领域,霍尼韦尔UpCycle工艺将混合废弃塑料制成优质再生聚合物原料,减少原始塑料生产过程中化石燃料的消耗。今年,我们与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将助力在江苏省建立中国首个使用UpCycle工艺的商业化塑料回收工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展区发现,对于不少企业而言,循环经济正在成为其发力点以及业务增长的突破口。

聚合物制造商科思创在本届进博会上与其产业链合作伙伴共同签署了《绿色和可持续办公家具战略合作》,以期推动创新型循环材料的商业化应用进程。科思创中国区总裁雷焕丽介绍,“科思创积极通过加大替代性原材料的使用力度,帮助不同价值链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加速向循环经济转型。”

连续第五年参展的克劳斯玛菲在本届展会上同样强调了绿色减碳、循环利用的元素。这家全球头部橡塑生产、加工机械和系统制造商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中化旗下海外企业。

“碳减排不是单一技术或者方案可以解决的问题,在生产制造运营过程中,涉及非常多的环节,而这就需要有更多维、更全面的解决方案,这也是把帮助行业上下游各端实现绿色循环经济作为运营目标的出发点,克劳斯玛菲具备一定的集成技术能力。”克劳斯玛菲中国区首席财务官华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该公司本次重点展出的“雪绒花共混改性技术”模型,反映的就是回收塑料再利用的应用系统。“克劳斯玛菲已经将循环经济放在业务增长和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位置,并继续加大相关领域的创新投入。”

如果说,发力循环经济是上述进博会“常客”们展示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那么对于今年首次参展的部分“新人”企业而言,其亦各展神通。

首次以展商身份亮相“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专区的矿业巨头力拓集团,在“绿色创新”板块展区,呈现其低碳产品在汽车、饮料包装等领域的应用。其中,该公司与科罗娜加拿大公司合作推出当地首款特别版低碳易拉罐颇为受到关注。力拓集团相关工作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该产品由波尔公司(Ball Corporation)制作,以力拓的铝产品为原料,并采用了ELYSISTM零碳电解铝技术。每个易拉罐上都印有二维码,消费者可以据此了解到产品包装的碳足迹信息。“这些特别款低碳易拉罐展示了力拓负责任的铝生产,将可再生水电和ELYSISTM无碳电解铝技术结合在了一起。”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届进博会上,协鑫科技也首次参展。这其中,该公司通过颗粒硅产品,展示了其低碳“基因”。

“颗粒硅相对于棒状硅而言,它的综合电耗下降了80%。所以在碳足迹方面,颗粒硅的到来为整个能源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协鑫科技联席首席执行官兰天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每1万吨颗粒硅相对于原来的棒状硅而言,它可以减少38.9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大幅地降低组件生产环节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氢风”再起:国内外企业共克技术瓶颈

不可否认的是,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进程中,能源脱碳化是关键。这其中,发展氢能产业成为助力能源系统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支撑。

国际氢能委员会和麦肯锡最新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到2050年,氢对全球碳减排的贡献将超过20%,可累计助力减少80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专区发现,多家中外企业纷纷展示最新氢能技术,不少上下游氢能企业之间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此次进博会上,已有80年工业气体制造的空气产品公司推出“氢基低碳和零碳解决方案”,其中液氢生产是重中之重。

“我们正在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建设中国首座大型商用液氢工厂,预计明年投产。”空气产品公司中国区氢能业务总经理胡华利告诉记者,该液氢工厂一期项目每天产出30吨氢气,可服务30座加氢站,一座加氢站每天将为50至100台不同类型的燃料电池汽车加氢,一共可服务于1500至3000台燃料电池汽车。

不过,液氢的储运需要相关标准的支撑。

“我们参与到标准制定中,目前团标在征求意见阶段,这意味着相关商品即将可以上路,离商业化更近一步。”胡华利表示。

空气产品公司的下游客户路普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路普能源”)首发新品——120KW燃料电池系统亮相本届进博会。路普能源市场经理华秋梅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该款产品搭载在商用车上,即便在当前使用经济成本下,也可以实现和燃油成本持平。

“和路普能源上一代产品相比,该款产品发电效率提高了20%,系统净效率高达60%。集成到氢燃料电池汽车中时,从气瓶到车轮的效率高达54%,几乎是柴油车的2倍。”华秋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当前路普能源将总部加拿大的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进口到中国,再做本地化升级。“进口与本地产品在价格上不具优势,接下来,我们要将技术沉淀在中国,做好本地化产品,优势就更加突出。”

与传统的燃油车等相比,氢燃料电池汽车可大幅减少油或电消耗所产生的碳排放。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王贺武曾指出,2020年我国交通领域碳排放9.3亿吨,占全国终端碳排放的15%。而在整个交通领域中,道路交通碳排放占90%。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零碳排放的燃料电池汽车有望保持高速增长。上海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首个示范期牵头单位之一的重塑集团在本届进博会展示了其自主开发的燃料电池系统、电堆、大功率直流变换器等产品。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当前重塑集团打造了从4.5吨到49吨的多款燃料电池车型共计350台。搭载重塑集团的燃料电池技术的燃料电池汽车超3000辆,行驶里程数超1亿公里、减少碳排放超7万吨。

关键词: 循环经济 解决方案 燃料电池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