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监督网-关注品牌质量,聚焦时代发展!

网站首页

质量监督网

大医院要取消门诊?分级诊疗有何好处?看病贵问题会更突出!

当前位置:质量监督网 > 行业新闻 >   2017-12-13 09:13 来源:水滴保

医疗,分级诊疗,三级医院取消门诊

看病难!以前是挂号难,排几个小时队然后告诉你没号了。但今年以来,部分三级医院却取消了现场挂号,甚至干脆取消了门诊。这标志着分级诊疗时代就快来了,以后看病更方便,也更贵。

三级医院取消门诊,改为分级诊疗

今年9月1日,北京协和医院正式取消窗口挂号改为预约,这一举措的背后是高层的意志和未来医疗行业的趋势。

目前,全国多地已经或者即将开始建立“分级诊疗”模式。9月底,河南全省的三级医院已经全面实施非急诊全面预约诊疗模式。

非急诊全面预约诊疗:

急诊看病可以现场挂号,但其他病人看病需要提前预约。

上海的改革步子迈得更大。未来上海市三级医院和专科医院将不设门诊,只做疑难杂症病人的诊疗,以及住院病人的诊疗。模式成熟后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

专科医院:

医院分很多科室,如内科,外科等。其中内科、外科又可以分成更细的科室,如外科有骨科、普外、胸外,颅外,泌尿外科等多种。专科医院就是只做这些分科中的专一一个科室的疾病,不像综合医院,分科齐全。

有人不禁要问,本来看病的人就多,如果大医院不收门诊,那不是更给病人添堵吗?

恰恰相反。看病难的原因除了医疗服务供给不足,还因为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无人问津,大量基层医疗资源被浪费。要解决现行医疗体系的问题,分级诊疗势在必行。取消三级医院和专科医院的门诊就是实施分级诊疗的重要步骤。

分级诊疗的好处

分级诊疗:

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

简单来说,分级诊疗就是普通病人在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诊治;大病患者经过二级及以下医院预约床位,再转诊到三级医院。

通过分级诊疗,普通病人就不能去三甲医院跟危重病人抢床位,而且理论上小医院费用也比较低,医保报销比例高,个人负担小。而大病患者可以经过绿色通道在最短时间内向上转诊到三级医院治疗,缩短在大医院候床时间,一举两得。

分级诊疗能解决看病难吗?

相比于普通患者,大病患者的数量是很少的。如果把有限的高级医疗医院留给大病患者,让覆盖全国的基层医疗机构负责普通病人,的确可以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但是考虑到现实的医疗情况,分级诊疗实施起来很困难。因为分级诊疗在解决看病难的同时,会让看病贵问题更突出。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怎么来的。

按照原本的设计,小病小伤应该去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大病可以去国家级、省级、市级医院就诊。

相信你已经发现了,这跟分级诊疗差不多嘛?但在现实中,很多人不管大病小病,都会选择去大医院,这又是为什么呢?

过去几十年间,随着行政管理体制、经济体制、财税体制发生一系列重大变革,医疗体系出现了很多变化,主要体现在:

1、卫生职责主要由地方政府负担,医疗机构则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药品价格、医务人员薪酬等卫生要素越来越市场化,并且主要由市场进行调节,但医疗服务价格主要采取政府定价;

3、“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收入下降,对卫生的投入力度也下降。

除了体制的变化,患者经济条件改善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专家级医生的专家号就比普通医生普通号贵几块钱,大家肯定更愿意找专家看病,毕竟几块钱能换来专家的诊疗意见,很划算。

现在三级医院取消门诊,就是通过强制措施给大医院限流。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少了普通患者的竞争,大病患者的看病难问题也就解决了。

那看病贵呢?

看病贵问题会更突出

大病患者看病不难了,可是普通患者怎么办?上面说了,由于收入原因,优秀医生不愿意留在小医院。那小医院的治疗效果会不会大打折扣呢?

目前看来,基层医院的治疗效果值得商榷。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1、全科医生数量少、质量跟不上。《21世纪经济报道》认为国内全科医生缺口高达18万人,现在的培养速度远不能满足需求。而且全科医生的平均收入只有专科医生的一半左右,对高水平人才缺乏吸引力。

全科医生:

全科医生一般是以门诊形式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及一般急症的多面手;社区全科医生工作的另一个特点是上门服务,全科医生常以家访的形式上门处理家庭的病人,根据病人的各自不同的情况建立各自的家庭病床和各自的医疗档案。

2、治疗过程涉及用药、医保等多方面问题,不是有1~2个好医生就能解决的。比如药品管理问题,药品从采购到验收,从基本药品的储存保管到中药的养护,再到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等特殊药品的管理,都需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专业的药剂人员和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这都是基层医疗机构很难做到的。

如果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基层医疗的质量就可以大幅提高。但是医疗服务行业存在“不可能三角”:即高质量、低价格、广覆盖这三点不可能同时做到。

考虑到国家已经开始通过很多举措推进基层医疗建设,所以未来有望先实现广覆盖,再解决高质量的问题。但是低价格将无法保证,因为大量投入很可能意味着基层医疗的价格将会有所提高,看病贵的问题会更加突出。

兴业证券固收部研究认为,2017年国家财政的实际赤字率可能高达3.9%,约2~3万亿。巨额财政赤字意味着国家很难增加过多医疗投入,未来医疗费还是要靠个人承担。这也是官方多次强调商业保险重要性、强调商业保险是社保有力补充的原因。

为什么要商业医疗保险可以作为医保的有力补充?

商业医疗保险究竟是什么

1、二次报销

社保交费低廉,但是设置了起付线、报销比例。而商业保险比社保稍微贵一些,但可以有效解决起付线以下、报销比例以外的医疗费。

举个例子:

小明去医院看病花了3000元,起付线1000以上的部分可以由医保报销80%,也就是2000 × 80% = 1600元。小明需要自付1400元。

如果有商业保险,可以找保险公司二次报销。比如常见的售价100元左右的医疗保险除了社保报销的部分,扣除免赔额100元后可以报销90%。

那么小明可以再报销(1400 - 100) × 90% = 1170元。这样算下来,小明只需要自付230元。就算加上100的保险费,也才330元而已,非常划算。

2、扩大报销边界

一些进口药和特效药是不在社保报销范围内的,属于社保外用药。对于大病,如果想改善治疗效果,这些昂贵的药物必不可少。

这个时候,商业保险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首先,很多商业医疗险是不限社保用药的。社保不能报销的,这些商业医疗险可以报销。

其次,商业医疗险的赔付限额高。一般社保的报销限额在10~30万之间,如果是癌症等重大疾病,很容易超出报销限额。但是现在单一商业医疗保险的赔付上限高达600万。只要能花得了就可以报销。

商业医疗险的作用就是在社保报销之外,尽可能减轻医疗负担。如果一个人全年的医疗费社保都可以全部覆盖,那就没有必要买商业医疗保险。但如果不能,那么给自己和家人买一份商业医疗保险是非常有必要的。

[责任编辑:小燕子]
广告位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