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监督网-关注品牌质量,聚焦时代发展!

网站首页

质量监督网

安徽:改厕设备“一刀切”被指有猫腻

当前位置:质量监督网 > 网友投稿 >   2018-01-31 16:03 来源:中青法制网

化粪池没有经过卫生评估,质量不合格,粪便渗漏、不能有效发酵,达不到无害化处理;出粪口小,农民无法取粪清理;没有安全锁,存在安全隐患,这些都是“装配式塑料三格化粪池”存在的问题,但令人不解的是这种产品却成了安徽省改厕中官方的指定产品,如此“一刀切”是庸政懒政还是有其它的“猫腻”?

改厕是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习总书记在基层调研时曾强调指出,要坚持不懈地推进“厕所革命”,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由此可见国家领导对群众生活、环境及健康无微不至的关怀。

为了做好改厕工作,国家不仅投入巨额资金,还出台了《农村户厕卫生标准》等一系列文件和技术指导性材料,标准中除了推荐6种形式的改厕装备,还对三格池的深度提出不少于1200mm的硬性要求。

2017年5月,安徽省委和省政府办公厅也联合印发了关于《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中要求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区域自然环境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农村环境治理问题的不同特点,科学确定治理模式,防止生搬硬套、搞“一刀切”。

不仅出台政策,政府还配套了巨额资金。据了解,到2020年安徽省在改厕上的投入将高达数十亿人民币,由此可见,省委、省政府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改变农村卫生面貌、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投入之巨,决心之大。但就是这样不需要农民投入一分钱的好事却引来了广泛的质疑和不满。

2017年12月,为了落实改厕工作,安徽省住建厅下发了《安徽省农村改厕技术导则(试行)》方案。但该方案却违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在改厕中大搞“一刀切”,单一推广遭农民诟病的“装配式塑料三格化粪池”,并以图示暗示各地区限定性推广。

据专家介绍,安徽省建设厅文件要求的这种三格化粪池,是用再生塑料注塑技术固定的模具制作成型,国内现有的模具很难达到1200mm的有效深度,再者,这样的组合,格与格之间也很难达到防渗漏效果,因深度不够造成粪便不能有效发酵,而三格化粪池的三格是一个整体,中间仅靠两块塑料板隔离,格与格之间互相渗漏,形成不了中间过粪层,上下之间也对外渗漏,达不到无害化处理,渗漏的粪便更是污染环境,滋生病菌,传染疾病,这些都从根本上违背了改厕的初心。其次,出粪口小,群众掏粪清理困难,造价高,密封盖没有安全锁,存在安全隐患等。

此外,专家还指出,“装配式塑料三格化粪池”没有经过无害化卫生学效果评价。目前,安徽各地盲目按照省厅要求的农厕改造项目均出现渗漏、施工质量不符合标准、破损产品依然埋入地下、厌氧发酵及无害化处理达不到实际效果等诸多弊端。这还不算,推广装配式三格化粪池造价过高,过度加重财政资金投入,而且不便运输、不便安装、施工缓慢、效果不佳,实为劳民伤财、罔顾民生之举。

用于民生工程的产品面临这么多的实际问题,而这个“问题产品”又能成为官方唯一指定的产品,这到底是为了什么?是脱离实际、庸政懒政的后果,还是有调研不充分、论证不科学或存在隐藏式的利益输送,这些均不得而知,唯一知道的是国家规定的六种改厕形式,“装配式三格化粪池”却不在其中。

近年来,国家不惜投入巨额资金,用于扶贫和各类民生工程,目的就是为了改变老百姓的生存环境,提升生活质量,以实现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但这份拳拳初心可能会因为某些官员的不切实际、庸政懒政而流于形式。如果政府的官员都能深入实地走访群众,而不是只看眼前的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不过问后面的实际效果,那么可能就不会出现安徽这样的“一刀切”政策。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希望安徽的相关部门及领导能根据实际情况借鉴他方的成功经验作出正确补救。“小厕所、大民生”,不要让共产党人的初心付诸东流,也不能让政府的数十亿元为不负责任的应付工程、形象工程而买单。对此,本媒体将继续关注!

原文链接:http://www.law-cyol.cc/a/2018/fzyw_0131/5864.html

[责任编辑:翱翔蓝天]
广告位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