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监督网-关注品牌质量,聚焦时代发展!

网站首页

质量监督网

69岁红娘讲“冰城40年相亲史”比《恋爱先生》还精彩

当前位置:质量监督网 > 网友投稿 >   2018-01-29 10:18 来源:质量监督网网友投稿

原标题:

  以前重经济条件,为啥见了“有钱的”两句话都说不上?现在重感觉,为啥自称厨艺嘎嘎好,一顿饭就吃黄了?

  69岁红娘讲“冰城40年相亲史”比热播剧《恋爱先生》还精彩

  不管多冷,一些父母都会替孩子来找对象。

这样的征婚单,老人已发出6000多张。这样的征婚单,老人已发出6000多张。

  □见习记者 陈悦 文/摄

  最近,电视剧《恋爱先生》播得火热,靳东扮演的牙医经常帮别人出谋划策追女孩,被身边人称作恋爱专家。

  这个角色,究其本质,和媒婆差不多。眼下又要到春节了,“每逢佳节被相亲”,一年一度的催婚大戏又将上演。说到相亲,新晚报记者找到了哈市一位69岁的红娘,听老人家讲讲这里面的新鲜事儿。

  专业“说亲”40年,几乎成了冰城相亲史的“活化石”,再加上快七旬的年纪,按理说奚女士应该对相亲市场里种种现象保持见怪不怪、豁朗的态度。可是,这些年来,她发现好多现象和变化让她难以理解,她已经急得坐不住了。

  奚女士不会用手机、电脑,她试着让儿子接自己的“班儿”。如今,心理学书籍读了好多,相亲节目反复钻研,用上了视频、公众号等先进技术,奚女士在努力号着时代的脉搏,并追赶它,却依然难掩焦虑——以前一介绍一个准,现在成功率只有七成搭边儿,这究竟是为啥呢?

  以下是她的故事。内容结合奚女士和其儿子口述,由新晚报记者整理。

  每天晚上十点全家开会,想破脑袋;第二天一睁眼,我就提醒自己,得跟上潮流!

  69岁老红娘广场支摊儿

  相亲单挂出6000多张

  大家叫我老奚太太,我是一个媒婆。

  我给人介绍了40多年的对象。现在每周六周日,我都去革新街教堂广场前支摊儿,把求偶者的自我介绍和对另一半的要求,用A4纸打印出来挂在柱子上,等人们来挑选。

  在这个广场,从我手里挂出的相亲单就有6000多张。这些密集的登记信息能给我们带来还算可观的收入,不过,眼见这上万份渴望在眼前飘来飘去,有时候吧,啥滋味呢,有点揪心。

  有的家长着急,想多用些辅助道具来帮着提高效率,比方说,会随身揣着孩子的求职简历,碰见感觉不错的潜在亲家,就拿出来展示,上面有孩子自己夸自己的话,不用家长再费力口头一遍遍介绍了。

  为孩子操碎了心的家长,太常见了。有些孩子不理解,觉得只有“没市场”的人才这么大张旗鼓地相亲,感觉没面子,家长就背着孩子偷摸来。不管多冷,他们都来广场瞅瞅,有时候被冻得直跺脚,脸被风吹得红红的。

  收摊之后,我一般就在家里待着,退休前在工厂当工人,也没培养啥业余爱好,最喜欢的就是和人唠嗑。退休之后,我一直没闲着。我家被儿子打造成婚介所,有的人不去广场征婚,觉得信息太繁杂,就会多加钱,来家里做登记,翻找合适的人。

  我把他们的相亲单贴在文件夹里,用出生年代作区分标签,放在里屋的柜子里。家里暖和,比室外好多了,每天上门的最少也有四五个人,我把他们安排在会议室里,冲上杯热果汁,然后慢慢跟他们聊,了解他们都有啥需求,这就是我的全部工作。

  我儿子总说时代变了,我得学会变通,不能总下笨功夫。他现在帮我弄微信公众号啥的,一来方便积累更多用户,二来我也能省不少劲儿。

  每天起床一睁眼,我就提醒自己,得跟上潮流了。最近儿子说他要网购个摄像机,录下每个来家登记的征婚者的自我介绍,还设计了十问十答,包括“你会做饭吗?你最忌讳什么事儿?相亲AA制能接受吗?婚后家里钱由谁来管?”等,在婚介所的电视机里滚动播放,进门第一眼就能看到。他说这样能让别人快速确认屏幕里的那人“三观是否和自己一致”,能提高效率。

  视频能还原出真实的长相。有的女孩在照片里美颜过度,见到真人之后,男孩往往一脸诧异——“差距咋这么大”。还有的小姑娘不算漂亮,但能力很强,言谈举止都特别招人稀罕,如果只看照片,很容易被淘汰,视频展示的话,能帮她往前多走两步。

  这些招儿都是我们几口子人每晚十点凑在一起开会时想出来的,想破了脑袋。

  开始说要‘经济条件好的’,一见面发现,看着不舒服还是拉倒吧。

  见证40年择偶标准变化

  没眼缘再有钱也不行

  我说说近10年咱哈尔滨的流行的择偶标准吧。干这行40多年了,总结出一套经验,不过只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吧。

  从几千份登记信息看,男方多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或是银行职员、工厂职工;女方多是教师、医护人员、文员、个体户。男方最看重女方是不是能踏实过日子,长得漂亮最好,不漂亮的话也不能太胖,有的家长还不愿要戴眼镜、眼珠子大的儿媳妇。

  女方最看重男方工作、前途、收入,“有编制更好,没有的话,收入稳定也行”。来这相亲的家长大都觉得有独立住房是加分项,基本上父母有双保、家在本市是硬指标。年收入4万元算“一般”;10万元在这个圈里算“收入高”,处在中间的被归为“也不错”。

  80后、90后各有各的挑法。因为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宠惯了,有的孩子自己是6分,也不甘心只找8分的,想找10分的。

  这两年变化挺大,合不合眼缘更重要。

  有的女孩要找“经济条件好的”,那就给她介绍个有钱的吧,但一见面,要不说长得太黑,要不说看着不舒服,没说两句就拜拜了。总之没眼缘再有钱也不行。

  我还看到过有男士个子比女方矮半头;女方比男方大6岁;有的见面10分钟没相中对方,再聊1小时,两人越瞅越顺眼,一对一对儿就那么成了。刚开始我还挺意外的,现在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要是孩子自己对相亲这事主动、上心还好办,能整明白哪把钥匙开自己这道锁。家长参与进来就不一样了。我主张让孩子们自己出来碰碰。家长觉得第一眼看起来不相当的就直接筛出去了,没准俩孩子见面后能聊到一起。要不就是家长“绑着”来相亲,孩子从内心里就抵触,这心态下,能相中谁?

  有的家长铆着劲儿把自家孩子夸成朵花儿。记着有一个妈,在她眼里“女儿性格好,身材好,还是个厨艺爱好者,一桌子菜,20多种,一眨眼就做好了。”没过几天,跟她见过面的小伙来找我聊天儿,说女孩性格是不错,可一米六的个头,130斤的体重,会不会做饭没看出来,倒是挺会吃的……俩人吃了顿饭就黄了,差点闹出不愉快。

  还有虚报孩子身高、模糊学历、把瓦匠生夸成私企老板的家长。你说,这不耽误孩子事儿吗?这些都是在广场上登记的信息,没有那么严格的审核条件,之后到家里登记的,都得向他们要照片、身份证、学历证明、户口、房本复印件,这样大家才都能安心找对象。

[责任编辑:小燕子]
广告位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