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虽然口口声声说要兴复汉室,但实际上,他也有称帝之心,他将自己的两个儿子取名为刘封,刘禅,"封禅"是只有皇帝能做的事,刘备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封禅,体现了他称帝的野心。
曹操去世后,曹丕掌握了曹魏政权,又遇上了蜀汉、东吴交恶的契机,逼迫汉献帝将皇位禅让于他,正式称帝。曹丕虽然夺取了汉献帝的皇位,但并没有杀汉献帝,而是让汉献帝做了山阳公。曹丕称帝的消息传到蜀汉后,刘备为了激起蜀地人的仇恨。同时,也方便自己称帝,所以他向蜀地人们宣称,曹丕杀了汉献帝,并篡夺了汉献帝的皇位,这让蜀地百姓人人气愤不已。
诸葛亮为了更好地对抗曹魏,劝说刘备称帝,以便延续汉朝国诈。同时,蜀汉的大臣也察觉到刘备有称帝之心,他们为了讨好刘备,以便能够获取更大的政治资本,也纷纷上书劝说刘备称帝。
(资料图)
在众人纷纷劝说刘备称帝的同时,有3位大臣,反对刘备称帝。蜀汉主簿雍茂,他曾劝说刘备广罗人才,壮大自身,但是在称帝之事上,他和群臣意见相左,他劝说刘备缓称帝,不过因此得罪了刘备,最终他被刘备给杀了。州前部司马费诗也劝说刘备,应该先将精力放在对付曹魏上,等曹魏这个强敌被灭后,再自立为帝也不迟,但是转身,费诗就被刘备贬为了永昌郡从事。
反对曹丕称帝的人中,声望最高的是刘巴,他是蜀汉的重臣,为人博学多才,帮助刘备解决了入蜀后的财政困难问题。刘巴还和诸葛亮等人一起制定了《蜀科》,为蜀地的治理提供了重要依据。刘巴起初反对刘备称帝,但是看到雍茂的结局后,刘巴立马转变态度,开始支持刘备称帝,这让他不但没有受到刘备的惩罚,还获得了刘备的封赏,他也是反对者中结局最好的。
除了刘巴、雍茂和费诗之外,蜀汉的其他大臣,如马超、许靖、诸葛亮、黄忠、李严等重臣,悉数在劝说刘备称帝的上书中签了字,但是奏折中,还缺少关羽、张飞、赵云的签名,关羽、张飞、赵云是跟随刘备已经的老臣,也是蜀汉的重臣,对刘备忠心耿耿,为何也不签字,支持刘备称帝?
首先是关羽,他是蜀汉第一大将,替刘备镇守战略要地荆州,但是在刘备拿下汉中之后,关羽紧接着发动了襄樊之战。在襄樊之战前期,关羽击败曹仁,还水淹七军,取得了多场大胜,但是随后,曹魏联合孙权对付关羽,在面对曹魏、东吴的联合绞杀后,关羽双拳难敌四手,最终输给了他们。
关羽兵败被俘之后,孙权不顾及盟友关系,将关羽给杀了。这时候,关羽已死,没有办法参与此事。
其次是张飞。张飞很早就跟随刘备,和刘备情同兄弟,刘备能够有今日之地位,张飞也是出力颇多。长坂坡之战时,刘备被曹操击败,张飞率几十骑替刘备断后,最终在当阳桥,张飞怒吼挑衅,吓退了数万曹军,才保护刘备、诸葛亮等人逃脱。入川作战时,张飞义释严颜,为刘备拿下益州做出了贡献。汉中之战时,张飞在巴西大败张郃,为刘备拿下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群臣劝说刘备称帝时,张飞还沉浸在关羽被杀的痛苦之中,他急于给关羽报仇,对称帝封官之事不感兴趣。同时,在关羽尸骨未寒,大仇未报之际,张飞也不愿看到刘备兴高采烈地举行登基大典。张飞即便不反对刘备称帝,但此时他也不支持刘备称帝,所以张飞不在劝进名单之列。
最后是赵云。赵云原本是公孙瓒部将,但在公孙瓒麾下,赵云并不受重用,后来赵云结识了刘备,在公孙瓒兵败自杀后,他转投到了刘备帐下,成为了刘备手下的一员悍将,负责刘备的安全。
赵云跟随刘备后,由于主要负责刘备的保卫工作,所以他带兵作战的机会较少,但是赵云有长坂坡救主,以及参加过博望坡之战、江南平定战、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等众多战役,也是个战功赫赫的将领。
赵云还是个很仁义的大将,他在刘备拿下益州后,劝说刘备将田产、房屋等赏赐给益州百姓,减轻百姓的负担等。除此之外,赵云也忠于汉室,一直想兴复汉室,虽然赵云对刘备忠心耿耿,但他并没有想过扶持刘备称帝,而是是想辅佐刘备兴复汉室,所以他也没有签字劝说刘备称帝。
尽管张飞、赵云没有签字支持刘备称帝,但是两人也不反对,再加上蜀汉大多数人支持刘备称帝,刘备自己也想称帝,所以在曹丕称帝之后,刘备也紧接着在蜀地称帝了,圆了他的皇帝梦。
关键词:
质检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