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监督网-关注品牌质量,聚焦时代发展!

网站首页

质量监督网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当前位置:质量监督网 > 资讯 > 正文  2018-03-29 09:13:12 来源:中国青年报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校园一景

学院导游专业在山海关景区进行实地教学

学院电子非晶合金材料研发团队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在近70年的办学历史中,涌现出大批杰出人才。他们当中,或能力突出、或成绩显著、或开拓进取、或建树不凡。在这个群体中,既有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关注的典范,又有在行业领域里产生影响的英才;既有技术技能的创新能手,又有自主创业的模范先锋。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出大批高质量人才,得益于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得益于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主线,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得益于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平台,以产教深度融合为驱动器。

以创新思政工作为重心,为人才“铸魂”

首先,打造思政教育新课堂——“翻转课堂式”。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着眼点。学校以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为重点,结合时代特点和当代高职学生的心理特征,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从教学理念上创新,推行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翻转课堂式”的教学模式改革;从教学内容上创新,优化了课程设置,加入“三进”工作的教学内容,并以“中国好故事”等案例带动学生的“感悟”,进而提升“精神”和“意识”;从教学形式上创新,借助蓝墨云班课平台,积极探索“三环六维”思政课课堂教学新模式,“三环”主要指课前“任务布置、自主学习”、课中“合作学习、共同成长”、课后“成果评价、总结提升”;“六维”主要指设计问题链和任务单、安排学习任务、引导合作学习、组织研讨互动、开展学习成果(成效)评价、实施教学效果评价。

其次,搭建思政教育新平台——“三三三”工程。学校通过实施“三三三”工程,即“三月活动重熏陶”工程(雷锋活动月、读书月、社团文化活动月)、“三微活动注活力”工程(“微信、微视频、微公益”)、“三牌活动呈亮点”工程(星级文明宿舍创建、科技文化节、魅力家乡);搭建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思政教育新平台,将思政教育工作渗透到精彩纷呈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使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生动而活泼、具体而深入,责任意识和爱国情怀得到显著增强。

第三,融通思政教育新渠道——志愿者服务。建立健全了志愿者服务的机制和措施,并先后建立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年志愿者服务站、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志愿者队伍20余支,便民服务点50多个,同时建立“手拉手”学校10多个等等,形成比较完善稳定的志愿者服务体系。通过围绕地方大型活动、重要节日、重点工作等,开展系列“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者服务活动,着力实现志愿活动常态化。每到夏季旅游高峰,学校学生主动服务社会,“北戴河女协警”“交通协管”“民宿服务志愿者”“公交站免费咨询与服务员”等志愿服务,几乎遍布北戴河每个角落,受到了社会高度赞誉。

以专业建设为主线,为人才“量身”

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离不开高水平的专业建设,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牢牢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上增添了亮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具有应用功能、核心教学功能和管理功能的“一站式服务”《导游专业教学资源库》信息网络平台,以全国综合排名第4的成绩,成功入选2017年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备选库,充分发挥出了学习、服务、创新等新型教学资源库的功能。

学校建立和实施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改革机制,办好特色优势专业,建立面向市场、优胜劣汰的专业设置机制,满足地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自2016年起,学校根据产业和社会需求变化,新增设专业14个,撤销专业9个,停招专业1个。

学校深化各具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要措施是通过引领专业孵化,骨干专业衍生出新的亮点。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契合“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战略需要,结合智能制造区域性布局特征,及时调整培养目标,新申报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以满足智能制造企业对高端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同时,与数控技术专业共同承担教育部与华航唯实、ABB、新时达工业机器人领域,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中心”的建设任务。

学校一方面通过建立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机制,构建了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各专业基于专业调研、毕业生调研收集反馈的信息,通过实践专家研讨等途径,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确定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并做好难度排序,以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与课程内容。

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真实应用驱动教学改革机制,推动“互联网+”课堂教学改革。学院与蓝墨大数据技术研究院合作共建移动云教学教师培训基地,引领区域职业教育云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化项目式课程体系。

学校深入推动“互联网+”课堂教学改革,引入超星尔雅网络化教学平台和蓝墨云班网络教学平台,建有专业资源库和课程资源库两个专用平台,每年向全校学生开出58门公共选修课程,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由内向外,学校于2016年启动了《电气控制与PLC》《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和《网站前台美工设计》3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项目,以丰富的碎片化资源为基石,以直观的视频、动画资源为传输介质,为在校学生、企业用户、社会用户提供在线学习、在线答疑、在线测试服务。

以产教深度融合为平台,为人才“巧手”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在以“优秀”等级通过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验收的建设基础上,以实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和国家优质校建设为契机,深化产教融合。目前,学校与京东集团、联想集团、中信戴卡等企业建立了订单培养、联合培养、合作生产等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合作模式,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将学生送入了学以致用、实现优质就业的快车道。如毕业生吕滋锐以第一名的成绩就职于中冶集团,由他编写的《简易高压开关柜接地刀隔离锁的制作》获中冶集团创新成果二等奖,被评为中央企业技术能手、中国二十二冶集团首届“金牌工人”和中冶集团劳动模范等称号。

校企共建河北省电子非晶合金材料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现代物流技术研发中心。研发中心的团队由教师、企业工程师、国内外专家及在校生所组成,他们所研发的“环形纳米晶合金磁芯热处理加磁场用高频逆变直流电源技术创新”项目,获得了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项,纳入河北省绿色制造节能生产产业推广目录。在智慧物流领域,通过智能轮胎检测系统的研发及应用,涵盖了基于智能轮胎管理的机车管理系统平台、机车智能调度系统、机车移动客户端APP等领域,已申请《自助通道设备F1型》《自助通道设备A3型》等国家专利2项。

学校还有一个突出的闪光点,创新于铁军传统工艺大师工作室项目。它以创新挖掘秦皇岛地方石头、贝雕工艺大师于铁军、国家级“昌黎皮影”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张向东、市级“昌黎皮影”传承人杨金波、市级“昌黎剪纸”传承人卢得淼等传统工艺大师为主体,在艺术品研发和人才培养方面,创新的一种培养大国工匠人才的全新模式。它的优势在于:以各位大师的高超技能、传统工艺、工匠精神和广泛的人脉资源,与学校艺术设计类教师教学及专业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勇于担当、团结高效的人才培养团队。

近年来,这支由大师、技师、教师和在校生组成的团队结合北戴河旅游市场需求,将地方文化融入工艺品的研发之中,打造出了具有秦皇岛地方特色的“视元手工”工艺品品牌。现已开发出扎染、陶艺、传统节日纪念品、木工艺饰品、原石工艺品、贝塑工艺品等6大系列旅游工艺品。2016年,在京津冀文化创意交易博览会上展出200余件作品,受到了领导专家的一致好评。目前,工作室部分作品已进入北戴河旅游市场及电商平台销售,在传播地方文化特色、创造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特别是,工作室团队还将特色教学与工艺品设计制作紧密结合,以工匠人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创新了“项目为过程,工艺产品为成果”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先后开发了《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木质创意玩具制作》等多门项目课程。在授课过程中,以项目为载体,形成了课程标准、学习情境范例、校本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库、技能鉴定与考核标准等系列成果。现在,工作室采用“大师带教师、教师带学生”的方式培养技能人才,使工艺大师在实践中积累的绝技绝活、先进操作技法得到了传承,并培养了一支双师型教学团队。

由学生设计的作品在全国美育成果展评比、全国金犊奖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9名、二等奖38名的优秀成绩,涌现了一批工匠人才。如赵通、王萌、王明鹤、卢奇等多名同学已成为高级设计师,他们为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贡献。

现在,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犹如一艘巨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承载梦想,抢抓机遇,锐意进取,为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