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监督网-关注品牌质量,聚焦时代发展!

网站首页

质量监督网

日间照料中心安装电梯 进行适老化无障碍改造

当前位置:质量监督网 > 资讯 > 正文  2018-06-04 09:43:57 来源:金山网

这两天,位于江一社区的心苑日间照料中心正在安装电梯,进行适老化无障碍改造。在此“入托”的老年人都满怀期待。“有了电梯,上下楼就更方便了。”72岁的何俊说。

为进一步完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服务和管理评价机制,促进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日前,我市新出台了镇江市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评定标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让这里成为老人“第二个家”

心苑日间照料中心是我市第一家日间照料中心,从2016年9月份试运行以来,目前共有20位老人长期入住。

记者走进这家日间照料中心,发现这里的服务不仅包括对老人基本生活起居的照顾,还围绕改善老人机体机能开展多种形式的康复训练。

每天早上八点左右,中心为“入托”老人安排的第一件事就是晨间监测,也就是给老人进行简单的体检,随后组织老人们一起做团康操,然后针对有特殊需求的老人进行个性化的基础康复训练,其他老人则可以听听讲座、下下棋等。

家住中南世纪城的罗阿姨因为记忆力问题一直让家人不放心。一个偶然的机会,罗阿姨的家人听说了日间照料中心,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将她送了过来。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待在日间照料中心一年的时间,不仅解决了罗阿姨白天在家无人陪护的问题,她的记忆力也有了明显改善。

京口区老来乐社康综合服务中心负责心苑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营,其负责人由春红说,既然接受了委托,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就要“名副其实”,应该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管理,让老人“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既能在这里度过快乐的一天,又能逐步改善身体机能。

新标准助推日间照料中心发展

市民政局福善处处长陈正革介绍,早期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功能比较单一,主要就是“老年文体娱乐+助餐”,日间照料中心是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基础上的“升级版”,为老年人以及部分残疾人提供“走出家门的社区养老服务”。

根据相关规定,我市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对象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以及16-60周岁的残疾人,且不同对象需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监护人1小时内能到达日间照料中心;无需中心接送;非传染病等。凡是符合条件的居民均可由其监护人向日托机构提出申请。

日间照料中心向“入托”人员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午餐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心理疏导、娱乐等。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6个。

作为“新生事物”,之前日间照料中心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评定标准,也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新出台的镇江市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评定标准,从机构设置、服务对象、功能设置、服务内容等10个方面给出了日间照料中心的“评价机制”。其中在指标方面又分为“基础指标”和“提升指标”两个档次。

“所谓基础指标就是所有的日间照料中心都要达到的指标,而提升指标则是一个更高的要求,鼓励他们‘提档升级’。”陈正革说,以服务对象为例,基础指标主要为服务范围内的自理老人、半失能老人,提升指标则扩大至轻度失智老人以及符合条件的残疾人。

陈正革表示,日间照料中心是社区养老的一种重要形式,同时它所提供的上门送餐等服务,还是居家养老的重要支持。出台评定标准,就是为了建立这一养老服务重要载体的评价机制,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

“品牌化”和“医养结合”是重要“提升指标”

记者还注意到,在新出台的评定标准中,“品牌化”和“医养结合”是其中的两个重要提升指标。

在机构设立这一指标中,提出了“服务机构实现连锁化运营”的提升指标。

陈正革介绍,我市已建成的16家日间照料中心,大部分为公建民营,由专门的社会组织负责运营。“连锁化是规模化经营的一种方式,品牌化是目的,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运营,就是旨在通过社会化、专业化来推动品牌化。”

而在“项目选址”和“功能设置”中,提升指标则要求“与医疗机构综合设置或邻近设置”、“设立健康卫生小屋”。

医养结合有利于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今年年初我市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15条措施”也提出了要支持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嵌入健康卫生小屋或全科医生工作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让老人就近就便享受健康养老服务。

“目前我市已建成的日间照料中心有些已经实现了与医疗机构综合设置或邻近设置,但是也有一部分还未实现,民政部门将与卫生部门协调,通过内设健康小屋等形式,提升日间照料中心医养结合能力,打造高品质社区养老服务机构。”陈正革说。

另据了解,2018年开始,我市将对服务达到要求的市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每年给予不低于12万元的运营补贴;对连锁运营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适当给予运营机构一次性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