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情报局网

物资储备体系不断发展完善 但仍存短板和弱项

当前位置:金融情报局网>资讯 > 热点 > 正文  2021-09-07 08:35:51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近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强调国家储备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物质基础,要从体制机制层面加强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安全管理,强化战略保障、宏观调控和应对急需功能,增强防范抵御重大风险能力。

国家储备是政府为主体,以保障国家安全和宏观经济稳定为目的,有计划进行关系国计民生的物资储备。国家储备主要着眼于应对事关国家安全的突发事件,例如战争、自然灾害、流行疾病、恐怖袭击等,具有“稳定器”和“蓄水池”功能。在紧急状态发生时,储备物资能起到应急保障、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作用;在平常,则可调剂物资余缺、平抑物价剧烈波动,发挥稳定市场功能。

我国物资储备体系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一是立法滞后,尚未出台一部完整的物资储备法律。二是协同不足,缺乏相对统一的指挥决策机构与完善的协调运行机制。我国大部分储备物资归口国家发改委下属的国家粮食与物资储备局管理,其余的物资主要遵循专业归口原则分归相应部委。三是结构不合理。在储备主体上,尚未形成政府储备、企业储备、社会机构储备以及家庭储备协同发展的格局。储备功能偏重于战略保障、应急作用的发挥,在引导市场、稳定预期、平衡供需等方面的宏观调控作用发挥不足。在储备方式上,重视实物储备,能力储备相对不足。

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储备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物质基础,必须从体制机制层面加强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安全管理,防范化解重大灾害风险,保障国家安全,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强制度建设,统筹解决好“储什么”“谁来储”“怎么储”的问题,系统规划、科学优化储备的品类、规模、结构,加快补齐补足关键品类物资短板。要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共建、多元互补,健全中央和地方、实物和产能、政府和企业储备相结合的储备机制,优化重要物资产能保障和区域布局,分类分级落实储备责任,完善储备模式,创新储备管理机制。要发挥市场调节机制,增强大宗商品储备和调节能力,更好发挥国家物资储备的稳定市场功能。要提升动态管理水平,探索储备物资的动态轮换机制。要推进先进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应用,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先进指挥通信等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