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情报局网

打破“信息孤岛” 建设完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当前位置:金融情报局网>资讯 > 热点 > 正文  2021-09-17 08:40:57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恢复态势不断稳固,但受疫情冲击较大的部分市场主体还未彻底恢复,加上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中小微企业面临原材料等价格居高不下导致生产经营成本上升等实际困难。从这个角度看,保持对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非常必要,而金融领域政策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下一步,必须多方面入手,进一步强化金融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让金融活水能够畅通无阻地流向中小微企业。

实际上,去年以来,金融领域中小微企业支持政策不断出台,包括推出两项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完善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提高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流转效率等。最近,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中国人民银行又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力度。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到2021年7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7.8万亿元,同比增长29.3%。支持小微经营主体3893万户,同比增长29.5%。在政策推动下,小微企业融资呈现“量增、面扩、价降”态势,融资便利性得到较大幅度提升。不过,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绝非短期工程,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还需久久为功、持续推进。

一是发挥财政、金融政策合力,强化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分担机制。银行等商业性金融机构之所以不愿贷、不敢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小微企业客观上存在风险相对较高的情况,为了降低银行承担的风险,需进一步充分发挥政策性融资担保机制在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过程中风险分担的作用。

整体而言,我国多层次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正在不断构建和完善中,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于2018年成立,多地也设立了不少地方性的融资担保机构,这些担保机构的主要功能就是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增信、担保。未来,要进一步提升政府性融资担保的覆盖面,降低融资担保的费率,提高担保放大倍数,更加有力地撬动商业性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

二是打破“信息孤岛”,建设完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信用体系建设是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的底层保障和支撑环节,只有涉及中小微企业的信息更完整、更真实,才能真正打消银行对融资风险的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