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情报局网

雄安新区第一标:速度和质量的样板

当前位置:金融情报局网>资讯 > 社会 > 正文  2018-04-03 08:28:24 来源:东北新闻网辽阳

[装配式建筑构件尺寸精准、品质更高,成本更低;现场构造速度更快,施工工期相比传统模式缩短40%以上。]

开工8小时完成第一方混凝土浇筑,5天完成建设现场临建布置,42天所有钢结构单体封顶,112天项目基本建成……这是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下称“市民中心”)的进度表。

作为雄安新区成立后的第一个建筑工程项目,市民中心的施工速度比同体量工程快2~3倍,成为“雄安速度”与“雄安质量”的样板。

现场拼装创新雄安模式

市民中心被称为“雄安新区第一标”。项目总投资约8亿元,总建筑面积10.02万平方米、占地24.24公顷。市民中心承担着雄安新区政务服务、规划展示交流、会议举办、企业临时办公等多项功能,是雄安新区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窗口,建成后可满足3000人常驻办公和500人住宿的需求。

国家电网公司与中节能、达实智能(002421,股吧)组成联合体,参与市民中心的供电工程、冷热源、污水站、智慧能源(600869,股吧)管控系统4个子项目的开发建设。

去年9月10日,国家电网雄安新区供电公司筹备组接到新区管委会关于市民中心线路迁改的紧急通知,比预定计划提前了20天。军令在前,筹备组连夜赶赴现场,确认迁改路径、施工方案,调集施工力量和物资。历经12个小时,完成4条10千伏线路迁改任务,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了保障。

如此快的响应速度,得益于前期周密的工作计划和施工准备,也得益于内部机制的建立完善。筹备组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市民中心以天为单位来规划施工倒排时序表,而通常的电网工程则以一周或两周为单位来排任务。此外,日报、周报、专报等信息送报机制,确保了各类信息的及时汇聚、快速传递。

与从前机械单一、靠人海战术和塔吊不同,市民中心项目采用装配式钢结构集成化建筑体系,盖房子像搭积木一样,可保证建筑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

中建三局市民中心项目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项目采用绿色装配式建造方式,装配式钢结构、模块化建筑,工厂化生产,现场拼装,大大减少了钢材浪费、施工噪音和现场湿作业,降低了现场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建筑垃圾比传统建造方式减少80%以上。装配式建筑构件在工厂内数字化加工、机器人焊接,尺寸精准、品质更高,成本更低;现场构造速度更快,施工工期相比传统模式缩短40%以上。

大数据管理打造未来城市样板

绿色发展需要智慧创新的支撑。达实智能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市民中心通过达实智能研发的“智慧大脑”智能大厦管理系统(IBMS),结合建筑信息模型(BIM)、设备设施管理(FM)进行建筑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的管理,让整座大厦建筑形态、所有设备均以三维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给管理人员提供最直观高效的管理基础。其中,利用BIM将建立一个可视三维模型,所有数据和信息可以从模型里面调用,并可形成直观的可视化能源消耗热力图。

共享服务是市民中心的另一大亮点。中建三局市民中心项目负责人介绍称,项目搭建了共享的公共配套服务体系,采用开放式街区设计,可与周边社区规划融合。设计了面向公众的服务中心和商业体系,能在新区建设早期提供相对高质量的公共配套服务体系。包括鼓励绿色出行的充电桩系统、共享单车的智慧骑行系统、模块化处理厨余垃圾并循环使用技术、共享的商业服务设施等。

引入“海绵城市”理念,市民中心营造“雨水花园”,利用下凹式绿地,汇聚并吸收来自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涵养地下水源;采用钢带波纹管、钢筋混凝土管替代部分塑料制品,实现雨水收集、调蓄、下渗功能;建设地埋式污水处理站,日处理污水能力达500立方米,实现项目污水自主净化,达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的目标;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可实现最大暴雨强度下的场地雨水零排放。

关键词: 雄安新区 雄安质量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