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监督网-关注品牌质量,聚焦时代发展!

网站首页

质量监督网

在新课改引领下为儿童的学习 区域教学改革的质量追求

当前位置:质量监督网 > 资讯 > 正文  2018-04-11 16:10:14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师报

在新课改引领下,近年来我所在区域的教学改革呈现出生机勃勃、多彩多姿的教育气象。“为儿童的学习”成为区域内学校教学改革的质量追求。

“为儿童的学习”这一主张至少回答了当前以及今后课程改革面临的4个问题:“课改深化的重点在哪里”“教学改革的核心在哪里”“学习的主体究竟是谁”“教学改革究竟要不要统一模式”。在“为儿童的学习”区域推进过程中,我们抓住4个不放松:抓住“课堂教学改革”不放松,把质量追求的重点聚焦在课堂,力求课堂教学的高品质;抓住“学会学习”不放松,把“学生是否学会学习”作为衡量教学效果、改革成效的关键要素;抓住“儿童主体”“生命成长”不放松,把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实在教学的全过程;抓住“面向每一位儿童”不放松,把教育均衡、教育公平体现在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

“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改革的立足点,转变根深蒂固的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是教学改革的难点。“为儿童的学习”就是区域发出的改革呼声,是区域教学改革的破冰之旅。

“为儿童的学习”区域教学改革主张,需要的不是可以在区域内推行的教学模式或样态,而是呼唤对区域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研究话题的关注,引领学校提升课堂品质,引发教师深度思考教学实践,引导研训工作更加系统有效,进一步丰富区域内各学校课堂教学的研究实践。

核心素养我们不陌生,核心素养校本表达的过程就是学校文化再梳理、再提炼的过程。“为儿童的学习”区域教学改革以内涵发展、品质提升为核心质量观,“文化+X”也成为区域教学改革的引领模式。

“文化+儿童经验课程”。针对一些学校课程过于注重符号系统、知识系统的偏向,我们要寻求符号、知识与儿童经验特别是儿童真实生活的融合,使课程具有生命活力,满足儿童多样化发展需求,最终形成注重儿童经验的新课程体系。

“文化+课堂教学样态”。针对课堂教学浮躁、急进的倾向,课堂教学改革要聚焦儿童的学习过程,让学习始终围绕“学习目标”铺展,让学习过程成为伙伴共进、多元交互、深度体验的过程,使课堂成为真正的“学习者的课堂”。

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表达和学校文化,需要学校亮出自己的教学主张;学校的教学主张要呼应区域层面的改革主张;学校要呈现自己的课堂样态、规程或指南;学校还要努力让教学主张成为一线教师的自觉行动和追求。

“文化+学科建设”。在区域层面加强学科建设可以实现3个转变:一是由个性化问题研究转变为区域学科发展的整体研究。二是由研训员个体的诊断研究转变为共同体成员的协作研究。三是由学科教研转变为学科专业领导。

区域研训机构在引领区域学科建设过程中主要完成4项任务:一是研制区域学科建设规划或方案,使学科发展既有方向、路径,又有层层落实的执行力。二是引领学科课程建设,研训员基于区域和学校实际规划本学科校本课程的内容和方向,引导不同学校、教师开发校本课程。三是引导并发展“以校为本”的教研。四是注重学科特色建设,因为学科特色建设过程就是教学品质提升的过程。

“文化+校本研训”。研训工作的质量取决于三支队伍的“质量”:校长队伍、学校教学管理队伍和研训员队伍。校长队伍、学校教学管理队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研训方面,区域层面要做好对校本研训的指导和规划,学校层面要做好相关机制建设、文化建设、队伍建设的工作。

如何让区域教学改革主张成为一线学校教学改革理念、行动指针?在厘清课程改革理念内涵和价值定位的基础上构建区域引领模式至关重要,“文化+X”模式或许可以对学校有所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