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情报局网

财政部:一些地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进展不及预期

当前位置:金融情报局网>资讯 > 国内 > 正文  2018-12-25 16:42:28 来源:新京报

受国务院委托,今天,财政部部长刘昆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七次会议作国务院关于财政医疗卫生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时,谈到了当前我国医疗卫生资金投入使用面临的一些问题,医改政策整体协调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还需进一步联动,一些地区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进展不及预期。

据其介绍,2013年—2017年,财政医疗卫生投入总量持续快速增长,全国财政医疗卫生累计支出59502亿元,年均增幅11.7%,比同期全国财政支出增幅高出2个百分点。其中,2018年全国财政预算安排医疗卫生支出15291亿元,较上年增加840亿元,增幅高于全国财政支出2.5个百分点,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7.3%。

“总的来看,当前我国医疗卫生资金投入使用呈现出机制逐步健全、总量持续增长结构日趋优化、效益不断提高的良好态势,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刘昆说,改革措施仍需加强。医改政策整体协调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还需进一步联动,药品、耗材价格虚高问题仍较突出,人事薪酬改革相对滞后,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一些地区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进展不及预期。

此外,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给医保基金平稳运行带来较大压力,2017年职工医保统筹基金和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分别有一些统筹地区出现当期赤字,个别统筹地区甚至出现历年累计赤字;卫生总费用花在大医院相对较多,流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对较少,公立医院医疗收入中,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诊察、治疗、手术、护理等收入占比较低。

全国人大财经委、教科委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提交会议的《关于财政医疗卫生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调研报告》(以下简称调研报告),也谈到了财政医疗卫生资金分配和使用存在的问题。

“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责任界定还不够清晰,履行不够到位,不少基本问题思想认识尚未统一,影响了财政医疗卫生资金的分配和使用”,调研报告举例称,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应当坚持公益性,但对于公益性怎么体现和维护,存在不同观点。有的观点认为公立医院由政府举办、执行政府规定的医疗服务价格就足够保障公益性,也有观点认为公立医院医务人员薪酬不由财政提供基本保障而通过收费解决,实践中成为事实上的营利性。

调研报告提出,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面临巨大困难,创收机制尚未彻底破除。取消“以药补医”改革对于降低和控制过高的药占比、调整医院收入结构、强化服务导向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主要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来补偿的做法并没有完全破除创收机制,现实中出现了公立医院从过去靠卖药赚钱改为现在靠多次挂号、更多检查等医疗服务赚钱的现象,实质上形成了新的“以医补医”。

调研发现,尽管当前对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村医的保障力度明显加强,但基层看不好病、看不了病的问题依然突出,甚至出现养懒人、养闲人的现象。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共济功能不强,由于医保统筹层次不高,筹资水平和待遇水平差异较大,地区间分化严重,珠三角地区职工医保累计结余占广东全省的93.2%,而汕头等5个地市当期收不抵支。

调研报告还提出,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基金筹资模式难以持续,2017年城乡居民医保当期出现赤字的地区范围在扩大,上海、山东、陕西、宁夏等4省(区、市)作为省级单位出现当期赤字,21个省(区、市)的56个地市级统筹地区出现当期赤字。

此外,调研中一些药品生产企业反映,药价虚高的背后不完全是企业追求高额利润,缺乏有效监管的医生处方权也是重要推手。同时,缺乏有效的衔接机制容易导致监管缺位或空白,长春长生疫苗事件等违法违规行为屡屡出现。

如何破解上述问题?调研报告建议,遵循大卫生大健康和全生命周期理念,正确界定政府的职责定位,从有效推进“三医联动”出发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关键词: 医保支付方式